top of page

迷魂药 - 李邦耀个展

策展人:艾海

2. 4 – 3.21, 2021

曼谷

Press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空间荣幸呈现李邦耀2007年至2020年的精彩创作,其中囊括李邦耀《室内》系列的最新作品,以及《私人手册》、《进化论》、《物种起源》等系列重要作品。同名系列作品《迷魂药》也将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波普艺术家之一,李邦耀关注于物品结构系统的符号化特质。通过对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特定符号的提炼,以具有平面感和清晰轮廓线的视觉语言,来解构和编码作为符号的“物”所象征的个人审美、集体记忆、和社会议题。他借由波普艺术回应了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关于消费社会物品符码转换的研究。

 

《物种起源》和《进化论》是李邦耀2005年后对物品符号研究时期的代表系列绘画。《物种起源》系列选取了上个世纪50至70年代典型日常消费形象的自行车、缝纫机、煤油灯、纪念章等物品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广告手法和明艳的单色背景,商品之“物”作为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真实的秩序变成了景观符号的再现和表象。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购物券,和房地产业开发小区并置的《进化论》系列中,我们则看到在现代化进程中大众消费形态的的升级,这既是一种历史记忆,也是一种消费社会生产出的视觉影像所麇聚成的巨大景观。

 

自2009年起,李邦耀从对物品符号的研究转向对物品与家庭关系的研究。为此,李邦耀以“田野调查”的方式走访了不少家庭。“家庭的物品状态无论如何还是令我感到吃惊,作为功能性的某一产品当它在一个家庭单元拥有一定的量时,其使用价值已经淡出,逐渐转化为一种能量——个人的精神能量开始显现,物品开始承载着主人的梦想、记忆、嗜好、价值等,而具有生命表征,物品于是有了温度。”一如李邦耀的自述,《室内》系列绘画以场景式构图,在耐人寻味的空间中,勾勒出家庭生活纷繁的物品符号,从而管窥家庭政治经济学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迷魂药》系列正是截取了室内场景中最为具备消费符号角落进行刻画,诸如梳妆台、时尚杂志、化妆包等物品被一一置于画面之中。与以往平面绘画不同,在《私人手册》系列装置中,艺术家使用铝板数码刻线作为媒介手段,辅以同一化的色调,呈现出三维立体感,从而进一步消解了物的功能性和使用价值,物的审美性和文化意义得以显现。

 

在物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变为象征价值、符号价值的今时,我们如何摆脱消费主义的幽灵,如何抵抗布尔乔亚迷魂药的诱惑?李邦耀通过对“物”的符号研究,产生了一种对话机制,生成中间介质,“物”回到了日常状态,使得“隐性话语”得以回归,所指向非常之“物”。

下载媒体资料

Works

艺术家

Artist
IMG_2808.JPG

李邦耀

1954生于中国武汉,1978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1978 ~ 1992湖北美术学院工艺系任教,1993至今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担任教授。

 

李邦耀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波普艺术家之一。他30余年的个人艺术经验在某种意义上折射出了中国现代艺术的流变——从表现主义到立体主义,从原始主义到观念艺术,从过程艺术到波普艺术。20世纪80年代,李邦耀作为湖北现代艺术团体“部落·部落”的组织者之一参与了85新潮美术运动。在1986年湖北美院的“部落·部落第一回展”上,李邦耀展出了题为《山泉》、《琅琊草与画架上的琅琊草与人》、《没有琅琊草的协奏》等四件作品,以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的手法,通过对“自然”与“文明”间关系的阐释,来构建从远古到未来的人类发展史。1992年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开始,李邦耀创作了他的成名作《产品托拉斯》,并参加了同年举行的“广州双年展”。

 

李邦耀近年来的个展包括:遗忘之诗 - 李邦耀(深圳 Jardin Orange 艺术公馆,2020),室内史-李邦耀(谷仓当代艺术空间,深圳 2019),寻常 - 李邦耀 (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广州,2019),室内 - 李邦耀(ODRADEK 比利时,布鲁塞尔,2017),物像志 - 李邦耀(广州53美术馆,2011),物象考古学 - 李邦耀(北京德山艺术空间,2008),李邦耀 - 物种起源(MoonGallery,香港,2008)等。

 

他的作品亦在2013年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第三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巴西库里蒂巴奥斯卡尼迈耶博物馆,北京民生美术馆,上海民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岭南美术馆,深圳OCA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明圆当代美术馆,苏州巴塞当代美术馆等场馆展出,作品被国内外机构和个人收藏。

Catalogu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