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新闻

2021

在西方国家不察觉之时,亚洲画廊已经向全球迈进

尽管亚洲的画廊在传媒眼中没有西方同行那么受注目,但它们也一直并驱争先。马尼拉的经销商已经扩展到纽约;东京的画廊已经在上海开张;上海的经销商已经扩展到新加坡。

沈凌记录时代的心理

申玲个展《空花,岁像》在2022年11月5日,於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开幕。展览追溯了申玲自1980年代末以来的艺术实践,并列了艺术家开创性的油画与她对纸张和混合媒体的实验。

王忠杰:让绘画成为一种通往觉醒的通道

王忠杰像是一个羞涩且自闭的多语者,习惯于用绘画或文字宣泄着隐藏在自我内心中的滔滔不绝,并在不断绕着自己跑圈的过程中,将自我狠狠地甩离开那片他所厌恶的庸常现实,那个每一天都被陈旧所覆盖的冷硬世界。

RAM INTERVIEW|对话策展人拉瑞斯·弗洛乔,“阿岱尔·阿德斯梅的艺术就像是一份邀约”

在开展三周之际,RAM特别采访了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拉瑞斯·弗洛乔。从卡夫卡的寓言《御旨》与本次展览相关的思考、创作及策展工作的关联与启迪出发,邀请观众创造独属于自己的观展体验和探索之旅。

[江南行家精选] 江南的博物馆和美术馆

若要彻底地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博物馆和艺术画廊中体验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而“江南艺术徒步之旅”能让全球观众参观及欣赏江南中的艺术画廊。

画廊介绍 @ 釜山艺博

访问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项目及展览经理吉恩洪

当代艺术家心中的“Poe”

我们所珍视的记忆是在牢固的现实内,还只存在于我们梦想中的片段?若只存在于梦中,那人生不就是一场由幻想和回忆组成的梦吗?

雅昌觀察 | 疫情下的海內外畫廊:“兩重天”裡的複蘇

一直以來,雅昌藝術網及藝術頭條對海內外畫廊行業發展保持著持續關注:細數上半年以來海內外畫廊面對的藝術生態與藝術市場的環境,呈現出相當明顯的差距。國外,從展覽到藝博會,基本已經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態;而從國內上半年的數據顯示,今年的整體情況,或許是疫情以來,面臨最為嚴峻的時刻。

阿岱尔·阿德斯梅:等待御旨,世界将在你的面前蜕去外壳

阿岱尔·阿德斯梅是一位难以定义、捉摸不透的艺术家。他不囿于固定的创作媒材与艺术风格,自在地调度影像、摄影、雕塑、装置、街头行动等形式,躬身力行出独树一帜的图像语言。他的创作是一种卡夫卡式自传,如白日梦魇般地展现出其颠沛流离的生命历程中所遭遇的暴力。他自诩为“行动的艺术家”,他时常通过街头行动或是定格瞬间的手法,反抗极端宗教与政治体系对个体的压迫。诚如他所言:“世界是暴力的,而不是我。”

岳敏君的讽刺性现实主义与全新的象征主义

岳敏君的「笑脸」以讽刺性手法成功捕捉到个人的自我图像,并在20世纪未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相当特殊的「政治波普」。

创作「笑脸」的岳敏君不再笑的原因

北京当代艺术家岳敏君的「笑脸」系列一直为人所熟悉,并隔了十年后终于重返艺术世界。本画家会在 3 月 24 日开幕他的香港个展,可见他新的作品与最初的艺术风格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差距。

赵赵个展的艺术历程

出生于中国新疆的赵赵,经已成为我们所熟悉的艺术家并赢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并于近期举办首个博物馆个展,带领我们从侏罗纪走到现代纽约。

德国艺术家于上海展览中探索人类的存在意义

德国艺术家乔纳斯·伯格特本人认为画中不应该展示存在的东西,而是要展现画外之意并且探究更深层次的内涵才有趣。

UCCA Edge的“合作”方式

自2019年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宣布新建衛星美術館以來,位於上海的UCCA Edge的開幕就備受期待。繼北戴河海濱的UCCA 沙丘美術館,作為UCCA的第三家場館,UCCA Edge與前兩館形成鮮明對比,佔據了由布魯克林建築師SO-IL設計的辦公樓的三層空間。

UCCA Edge | 激浪之城:世纪之交的艺术与上海

2021年5月22日至7月11日,UCCA Edge以展览“激浪之城:世纪之交的艺术与上海”宣布于上海正式落成,并对公众开放。此次展览将目光投向其所在的城市——上海,聚焦于中国艺术将自身纳入全球当代艺术图景的历史时刻。“激浪之城:世纪之交的艺术与上海”汇集了26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重要作品及近期创作。这些艺术家多与UCCA有着深厚渊源,其创作促成了中国当代艺术今日发展之面貌。本次参展艺术家包括马修 · 巴尼、鸟头、丁乙、房方、季瑞、安德烈·古斯基、何云昌、胡介鸣、黄永砅、威廉·肯特里奇、李昢、梁玥、倪俊、施勇、徐震、颜磊、杨福东、杨振中、余友涵、张恩利、张培力、张永和、赵半狄、郑国谷、周铁海和周啸虎。“激浪之城:世纪之交的艺术与上海”由UCCA馆长田霏宇策划。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推出赵赵全新个展:赵赵

如果我们还能称“现在”为一个完整世界,它的精神特征一定是分裂和含混。不同的体系,多重的标准,差异性的价值,已经最大可能的动摇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和艺术。

香港经济日报 | 探索光与空间的无限想像 香港艺术家群展 ——《光辉》

光,从來是视觉之本。不同的光暗衍生千变万化的视像,波长不一的光谱則给予我们色彩的维度与反射。艺术家如能掌握好如何表现光的手法的话,各种风格的色感、明暗、空间感便会随之而來。

生长——陈彧君个展

龙美术馆(西岸馆)将于2021年1月31日至5月9日呈现陈彧君大型个展“生长”。此次展览集中于陈彧君近期的社会性艺术实践,包括与其他领域创作者们合作完成的跨界实验、把故乡建构为本土场域的二度尝试,同时重点展出艺术家最新的水墨拼贴系列作品,由此全面介绍其不断推进的平面语言。

「不可言說」的意式世界

是次展覽集合超過十五件作品,並列各種研究實踐的同時亦一致側重圖像元素。面對目前的不穩定狀態,年輕一代藝術家多以沈醉於繪畫作為回應。他們的繪畫作品是一種密碼,用以解密我們所身處的「不可言說」的世界。透過圖像和符號,圖像表面成為一種新的、不可言說的意念的即時傳譯,讓自然偶遇的能指與所指、概念及感觀的表達方法得以融合,無法言傳的最終得以成形。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二度携手乔纳斯·伯格特:新展“暗线”

2020年12月19日,德国艺术家乔纳斯·伯格特(Jonas Burgert)的最新绘画作品展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空间开幕。展览由旷卫及爱米莉旷策划。 2019年,乔纳斯·伯格特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空间举办了他的亚洲首展。本次展览“暗线”是他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合作的第二个展览。

封岩同名个展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空间开幕

2020年2月13日,封岩同名个展“封岩”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空间开幕,这是艺术家在香港的首次个展,也是近年来的重要个展,展出其极具代表性的“迷幻的竹子”、“唐陵深草”、“绘画”、“纪念碑”等系列作品14件,展览展至3月13日。

封岩:用攝影展現日常物件的藝術視角

中國攝影藝術家封岩說,「在人們的慣性思維裏,鏡頭只能對準證明是有意義的事物,正如每處風景名勝都有一個最佳的拍攝位置。」然而對喜歡拍攝日常物件的他而言,通過拍攝與日常生活感知密切的物件或細枝末節,以大尺寸畫面強調物件的細節,既令作品產生一種觀賞性及藝術性,藉此也呈現出物件在工藝中的視覺美感。他最近首次在香港舉辦同名個展,黑皮椅、木箱、並排的畫布看似瑣碎平凡,背後既潛藏他的個人情緒,亦隱晦地觸及幾代中國人的集體回憶。

特别关注|云卷云舒:现代中国美术展·纸

由市原湖畔美术馆主办、HUBART瀚和文化策划并协办的“云卷云舒:现代中国美术展·纸”展,在疫情席卷全球的特殊时期,于4月1日在日本千叶县市原湖畔美术馆开幕。

不朽的弥留

松美术馆跨年展览“绿色”展示了艺术家赵赵2016年至2019年间的精彩艺术创作。如果你正好在日落时分来到展厅,巨大的沥青地面散发出静默的光辉。反光的碎片,纯洁无暇。顶光洒下的光线,把人的目光拉向地面,迷幻而又肃穆。此刻的天空显得比大地更坚实。

当延绵了5000多年的玉璧汇聚为“星空”

松美术馆即将恢复展览“绿色”展示了艺术家赵赵2016年至2019年间的精彩艺术创作。其中《玉璧星空》是《星空》系列的延续。

從彩色光線賦予力量——消閒GUIDE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正舉行內地藝術家封岩的個展,這是藝術家在香港的首次個展,也是近年來的重要個展,展出其極具代表性的《迷幻的竹子》、《唐陵深草》、《繪畫》、《紀念碑》等系列作品共十四件。

Spencer Museum of Art博物館亞洲藝術策展人Kris Imants Ercums說:「封岩攝影作品中的繪畫特質,使畫面中的主體超越其具象的形式,創造出獨特的敘事。」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教授Jonathan Goodman則認為:「《迷幻的竹子》混合了西方的迷幻劑文化,同時指向了竹子在中國藝術和自然中的獨特寓意。作品美感來自其內部霓虹燈的冷光,無聲的彩色光線賦予影像以力量,讓人想起如美國極簡主義藝術家Dan Flavin,但同時又是那麼驚人的獨創。」

【artnet新闻】陈天灼:我迎来了自己“最安静”的一次个展

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位于香港H Queen’s大楼10层的空间里,陈天灼远程营造了一个迷幻场域。20日进行的开幕活动中,由于疫情原因,艺术家本人并没能到场,他的厂牌Asian Dope Boys原本计划举办一场party,但也没能进行。“我是挺想去香港的,有很多朋友在那边,可以一起做些好玩的事情,但暂时还是不行”——陈天灼说这可能是自己“最安静”的一次个展。

萨卡琳·科鲁昂:老虎,当代艺术和这个时代的道德

2019年12月22日,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宝安桥头社区分展场“坐标:剧场”开幕,萨卡琳·科鲁昂(Sakarin Krue-On)的作品《猎虎》和《道德》参加了本次展览。2019年12月23日,萨卡琳·科鲁昂(Sakarin Krue-On)在宝安桥头社区“桥头废墟花园“举行的讲座“当代地方,何以画像”开始前,《打边炉》和他进行了一次谈话,并将谈话内容与讲座内容一起,整理编辑作文本。依照惯例,问题隐去。

春风吹又生──何多苓艺术大展

何多苓是中国当代绘画艺术无法绕过的一个名字。他成名于20世纪80年代,曾以《春风已经苏醒》《青春》《乌鸦是美丽的》等作品给人带来全新的视觉观感,轰动画坛。在4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除了短暂的赴美经历外,他始终生活在自己的出生地成都——他并不嚮往所谓的“中心”,甘愿在“边缘”坚守自己的艺术之路。远离“中心”的喧嚣、纷杂与制约,他反而可以心无旁騖地走进自我,仅听凭美的呼唤在艺术之境中或疾走或徐行,在随心所欲的自由与瀟洒中抵达自我定义的中心。他潜心汲取中西绘画的精粹,恪守根本但又寻求变化,淬炼出精妙的绘画技艺,形成了优雅而蕴有诗意、单纯但又隐含神秘的绘画语言。

GQ Talk | 对话陈丹青:好的艺术作品告诉我们,人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这是一期迟到已久的节目,录制于春节前,那时候《局部》第三季刚刚上线,我们找到陈丹青老师,和他聊了聊新一季的节目,他对于意大利湿壁画由来已久的兴趣以及在文艺复兴主流叙事后被遮蔽和被掩盖的出色画家和作品,他对于美剧以及方兴未艾的技术发展的看法,同时也想听听他对于即将过去的2019年的回顾和总结。由于疫情的原因,这期本该在2019年年末推出的节目迟到了两个月。如今回看,有种物是人非换了人间的感觉。作为一个播客节目,我们的力量微薄,倘若艺术在这个时候有什么价值或者意义,那可能是让我们看到,经过种种淬炼和历史磨难留存下来的作品,如今仍然具有抚慰人心的作用。那些真诚的、良善的、美好的东西将永远闪闪发光。

SEEWELL | 蔡磊:关于“透视”的推演

作为西方古典艺术的核心命题之一,“透视法”最早出现于1420至1450年间的佛罗伦萨。布鲁内莱斯基、多纳太罗、马萨乔、阿尔贝蒂以及安吉利科等都是这一伟大发明的见证者。几乎可以说,它支配甚至主宰了整个西方艺术史,包括17世纪以降的“再现”机制、19世纪现代艺术的“反透视法”以及后来的种种“去透视法”实践等,在某种意义上均可置于这一历史叙述的框架。

延伸阅读

【#藝術好去處】畫中窺探陝北奇趣面貌! 中國畫家段正渠香港展覽《麻黄梁》

於1958年生於河南偃師的中國畫家段正渠,他以巴洛克式的暗色畫作著稱,並大量使用黑色與褐色作畫。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Tang Contemporary Art) 最近於香港空間呈獻 #段正渠 個展《麻黃梁》,展覽涵蓋藝術家過去15年來的畫作, 呈現了藝術家筆下陝北高原鄉村景觀與生活化的場景。麻黃梁位處毛烏素沙漠和黃土高原的交匯,也是段正渠30多年來不斷往返的夢想之地。他的畫作風格有趣,從中可感受到當地細膩的人民風情與鄉土面貌。

东方的竹子遇上西方的迷幻剂文化 封岩个展亮相唐人香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空间于2020年2月13日,推出了艺术家封岩的同名个展“封岩”。这是艺术家在香港的首次个展,也是近年来的重要个展,展出其极具代表性的“迷幻的竹子”“唐陵深草”“绘画”“纪念碑”等系列作品14件。


【雅昌艺术网】展览&对话 | 王庆松:“在希望的田野上” 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2020年7月11日,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在北京双空间推出艺术家王庆松的重要大展“在希望的田野上”。展览由崔灿灿策划,展出艺术家1999至今三十余年创作的重要摄影、拍摄现场等作品二十余件。

广美3D展厅呈现当代艺术家查莱赫斯基个展

新快报(记者 梁志钦)近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合作推出美国艺术家迈克尔·查莱赫斯基推出数字虚拟个展——“万物与虚无”,观众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进入虚拟展厅。这一个展示的尝试,正好与艺术家对“万物与虚无”之间的探索不谋而合,他同时表示,“随着我们越来越多的在这些虚拟空间中生活,与物质世界直接互动并保持平衡就变得更加重要。所以我非常高兴这个虚拟展会有一个对应的认真布展的实体展览,我期待着展览真正落地的那一天。”

Neocha | 回忆刺穿心脏

在中文里,“因果”与“缘分”二词都起源于佛教。前者描述的是事件起因和结果;而后者则指与志趣相投的双方有幸邂逅。我们的语境中,不少字词都源于宗教文化,但已深深扎根于世俗社会。

1985 年出生的陈天灼,正是在这样的社会里成长的一代人,但在知识和文化方面,却又是生活在一片信仰的真空中。人们在精神追求方面,往往会因应现代生活的理解和需要,对宗教仪式、信仰体系和神话作出调整。

【雅昌专稿】不断打破界限 造就独一无二的秦琦

6月6日,秦琦、罗德尔·帕塔雅大型联展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开幕。这一由著名策展人崔灿灿策展,共展出50件精彩作品的重磅级呈现,无疑是深圳艺术圈的一大盛事。尽管此时正是南方连绵的雨季,但丝毫挡不住观众的脚步,浇不灭看展的热情。两位取材于历史、钟情于自然、风土的跨过艺术家,以各自熟悉而擅长的方式,共同构筑了一个让人沉迷的梦幻世界,日月星辰从此与众不同。

【artnet新闻】用极简摄影与贝聿铭建筑呼应,封岩如何在苏州博物馆中营造“当代风景”?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在“被驯化的摄影"中曾说:“关于摄影,每个人都有两条路可以依循,要不就是选择被驯化的场景,服从于文明的幻像寓意中;要不就是正视摄影中那最难面对、又不妥协的真实觉醒。"但在一些特别的当代摄影实践中,“不妥协的真实觉醒"却成为了构建“文明寓意"的要件——封岩的摄影便是这样的一个案例。

【雅昌专稿】“白色” 之于赵赵的无限可能

2019年12月,赵赵在北京松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具有回顾性的展览,呈现了其过去三年间代表性的作品,展览名为“绿色”,既是阶段性的总结,也预示着全新创作的开始。

原计划这场展览会在今年3月份结束,紧接着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推出的大展“白色”,是“绿色”的延续,也是新的开篇。疫情原因,在“白色”举办的同时,“绿色”也依然在持续,形成了彼此对应的关系。

798艺术·走访工作室 | 黎薇“人要不就是受害者,要不就是施害者”​

2020年3月14日,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与柏林国王画廊(KÖNIG GALERIE)联合呈现艺术群展“我是谁”(WHO AM I)。艺术家黎薇也参与其中。事实上,在香港“滞留”的黎薇因为疫情错过了此次唐人在春节后的首次布展,是通过视频和唐人工作人员沟通完成了布展,他的作品《在很久很久以前 Once upon a time》和德国艺术家的作品毫无违和地结合在一个空间里。

798艺术·展评 | AES+F:荒诞剧场

俄罗斯艺术组合AES+F的前身AES成立于1987年,由概念建筑师塔绨安娜·雅拉玛索娃(Tatiana Arzamasova)、列夫·埃夫左维奇(Lev Evzovich),以及图形艺术家叶夫根尼·斯夫亚斯基(Evgeny Svyatsky)共同创办。从数字拼贴到瓷器,从玻璃钢雕塑到公共装置作品,三位艺术家以装置、雕塑、数字艺术为媒介展开一系列项目实践。1995年,成员组合中又加入了一位出生于莫斯科的时尚摄影师弗拉基米尔·佛里德科斯(Vladimir Fridkes),于是便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AES+F艺术小组。

王庆松 x 崔灿灿:摄影艺术和策展的当代使命 | CVSZ对话专栏 No.06

从2014年的“降维法”,2015年的“模棱”到2016年“景·别”,从把物体压缩之后浮雕式的作品,到把人的居住空间做成装置,在以“透视”为核心向外扩展的创作中,蔡磊的进取是跨越式的。

《麻黃梁》— 為藝術重新定義

繪畫雕塑能賦予人們文明的意義,於我而言是時代寫照,乃日常生活的一種保存,也是將情感形象化的過程;當初接觸藝術曾有個執念,覺得越畫得仔細、越寫實就越代表畫家造詣深淺,後來經歷過眾多風格迴異的作品,依舊是寫實派畫作最得我心:自然色彩、不誇張的線條多能反映出現實景象,同時欣賞熟悉的輪廓和顏色也能令人樂在其中…… 當中歎為觀止的要數法國田園畫大師米勒的《拾穗者》,他運用細膩的線條,依附着光影柔和對比展示出繪畫微妙變化,捕捉了昔日平凡村婦們撿拾麥穗場面,明言了現實和時代。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作为中国70后最杰出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尹朝阳早在20多年前就凭借其描绘年轻人的青春感伤与现实系列画作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这个出生于河南普通家庭的男孩儿,用绘画生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40年后,他却又携画笔重返家乡故土,一头扎进那苍劲的嵩山山谷,一画就是十年。往来山中的十年“修炼”,使其思考不再流于形式,而是无限渗透在兵不血刃的“笔墨”之中。

东方的竹子遇上西方的迷幻剂文化 封岩个展亮相唐人香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空间于2020年2月13日,推出了艺术家封岩的同名个展“封岩”。这是艺术家在香港的首次个展,也是近年来的重要个展,展出其极具代表性的“迷幻的竹子”“唐陵深草”“绘画”“纪念碑”等系列作品14件。

尹朝阳:从人物到山川的造像之路

10月4日,尹朝阳最新的个展“青绿”在香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开幕,展示了他十余幅风景油画,三件雕塑,及他对于材料进行全新探索的装置作品。

这些作品带给人们又一个新的面貌,或者,如他本人所说,是尝试了许久,但还没有被系统梳理过的面貌。

这个展览的作品他是如何解读的,艺术之于尹朝阳到底有何种魔力,他对于自己所处的大环境,甚至这个市场到底是怎么看的,通过这个初秋的一次对谈,我们对他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文化丨王庆松 作品能做社会插图,比进美术馆更重要

仿佛是在袒露的大地上,扭扭歪歪地生出了许多并非笔直的细烟囱,分不出哪里是烟囱柱,也分不出哪里是冒出来的烟,只知道立体感是有的。走近点看,好像一蓬稀稀拉拉的杂草,每根都歪向天际,但绝不耷拉。

等你再凑近唐人(画廊)墙上这张8.3米×6.4米的蓝底“大头照”,哦,原来真是头发耶。

照片上的男人脸黑黝黝地泛着油光,如同健身参赛者把桐油集中抹在了此处。眼里血丝暗生,仿佛有忧伤的泪光凝结。超大尺寸,深色西装和白衬衣、红领带营造的庄严,生生被怪诞发型冲去了大半。谁见谁想笑。再一看,每个“艺考生”都要画这么个趣人——现场和原作征集到的素描也果真无奇不有。艺术家主导的戏谑被他无意选择的画者和观者,心照不宣地“合谋”了。

展览&对话 | 雅行&刘钢:朱金石借上帝之手完成作品

2020年6月6日,由于疫情的影响,在北京合艺术中心精致的苏式庭院中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多重对话悄然展开。“木·子”朱金石个展是今年合艺术中心第一个展事,内敛含蓄颇具禅意的古典庭院与色彩绚烂、自由奔放的抽象绘画、装置相遇,冲突产生的张力,在预设之外的可能性,都共同构成了这次展览满满的实验性意味。

【壹美美术馆】回顾 | 盛葳、谭平、隋建国、朱金石、张羽现场解读“工作方法”

2020年8月1日下午4点,由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壹美美术馆承办的“工作方法:艺术家的时间、空间与身体”在中关村壹号壹美美术馆盛大开幕。

本次展览开幕式由壹美美术馆执行馆长路贝女士主持,总策划程辰博士致开幕词,策展人盛葳博士现场解读此次展览的“工作方法”,参展艺术家谭平、隋建国、朱金石(由程辰代致辞)和张羽依次发言,阐释自己的“工作方法”。路贝女士向支持本次展览的各级政府、主协办单位、园区企业、媒体、学校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最后,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军昌进行总结发言,并宣布展览开幕。

“彭薇:女性空间”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由广东美术馆主办,著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策划,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展览总监的彭薇个展“彭薇:女性空间”于2020年7月8日至7月29日在广东美术馆举办。展览开幕式于7月8日举行。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樊林,Art021创始人包一峰,例外时尚集团、方所文化集团创始人毛继鸿,唐人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郑林,收藏家江山,收藏家张华,《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曾炎,《南方人物周刊》总主笔蒯乐昊,当代艺术家段建宇、陈彧君,砚刻家子安,红日集团董事刘宏剑,金杜艺术中心总监张宇凌,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来自美术界、新闻界的朋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