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UCCA Edge | 激浪之城:世纪之交的艺术与上海
2021年5月22日至7月11日,UCCA Edge以展览“激浪之城:世纪之交的艺术与上海”宣布于上海正式落成,并对公众开放。此次展览将目光投向其所在的城市——上海,聚焦于中国艺术将自身纳入全球当代艺术图景的历史时刻。“激浪之城:世纪之交的艺术与上海”汇集了26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重要作品及近期创作。这些艺术家多与UCCA有着深厚渊源,其创作促成了中国当代艺术今日发展之面貌。本次参展艺术家包括马修 · 巴尼、鸟头、丁乙、房方、季瑞、安德烈·古斯基、何云昌、胡介鸣、黄永砅、威廉·肯特里奇、李昢、梁玥、倪俊、施勇、徐震、颜磊、杨福东、杨振中、余友涵、张恩利、张培力、张永和、赵半狄、郑国谷、周铁海和周啸虎。“激浪之城:世纪之交的艺术与上海”由UCCA馆长田霏宇策划。

物之魅力:當代中國「材質藝術」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的展覽《物之魅力:當代中國「材質藝術」》背後有一個崇高的目標。以二十一位藝術家展出展覽的作品為例,聯合策展人巫鴻和Orianna Cacchione試圖杜撰「Material Art」 或「材質藝術」這句短語,希望它能進入藝術歷史詞典,並作為一個新的窗口讓人們了解當代中國藝術與全球(或許更具體地說,西方的)景觀。根據巫鴻在展場目錄中的文章,「材質藝術」這個術語更恰當地描述了那些傾向使用特定材料的藝術家的實踐,但他們卻被錯誤和笨拙地歸類進一些西方藝術的標簽,比如「概念藝術、集合藝術(assemblage)、基於現成品(readymade)或物件(object)的藝術」。在巫鴻的意見中,這些藝術家其實是依靠材料來傳達社會政治或個人訊息。

【星島日報】回憶刺穿心臟
疫症期間大型博覽停擺,大部分畫廊雖然繼續營業,但展覽規模較小,而且需要預約參觀。位於中環的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在過去半年不僅沒有休息,展覽規模一如以往,並擴大團隊,不得不佩服負責人的魄力與膽識!
踏入當代唐人藝術中心迎面而來的是一個巨型充氣模型,一條可愛的毛毛蟲穿過粉紅色的心臟,十分「卡哇伊」,不過假如你以為這是一個動漫作品展就大錯特錯。這個名為《回憶刺穿心臟》的展覽是內地八十後藝術家陳天灼的個展。第一次接觸這個名字已經是六年前他在商場的展覽,當時覺得這位年輕藝術家,善用不同媒介和色彩濃烈的視覺效果,營造一個戲謔和荒誕的世界,頗為有趣,今天再看他的個展,發覺他將這種創作風格再推到極致,通過裝置、影像、繪畫、數碼雕塑、燈箱設計,交織成一個接近神話傳說的空間,包涵了舞蹈、宗教儀式、表演、時尚、音樂,建構成一種獨特的世界觀,可愛的充氣模型與誇張造型的印度教《自在天》的燈箱作品,形成強烈對比,讓人走入視覺效果背後的思想和感官世界。

“彭薇:女性空间”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由广东美术馆主办,著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策划,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展览总监的彭薇个展“彭薇:女性空间”于2020年7月8日至7月29日在广东美术馆举办。展览开幕式于7月8日举行。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樊林,Art021创始人包一峰,例外时尚集团、方所文化集团创始人毛继鸿,唐人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郑林,收藏家江山,收藏家张华,《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曾炎,《南方人物周刊》总主笔蒯乐昊,当代艺术家段建宇、陈彧君,砚刻家子安,红日集团董事刘宏剑,金杜艺术中心总监张宇凌,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来自美术界、新闻界的朋友。

文化丨王庆松 作品能做社会插图,比进美术馆更重要
仿佛是在袒露的大地上,扭扭歪歪地生出了许多并非笔直的细烟囱,分不出哪里是烟囱柱,也分不出哪里是冒出来的烟,只知道立体感是有的。走近点看,好像一蓬稀稀拉拉的杂草,每根都歪向天际,但绝不耷拉。
等你再凑近唐人(画廊)墙上这张8.3米×6.4米的蓝底“大头照”,哦,原来真是头发耶。
照片上的男人脸黑黝黝地泛着油光,如同健身参赛者把桐油集中抹在了此处。眼里血丝暗生,仿佛有忧伤的泪光凝结。超大尺寸,深色西装和白衬衣、红领带营造的庄严,生生被怪诞发型冲去了大半。谁见谁想笑。再一看,每个“艺考生”都要画这么个趣人——现场和原作征集到的素描也果真无奇不有。艺术家主导的戏谑被他无意选择的画者和观者,心照不宣地“合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