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看⾒”与“被理解”不再重合,绘画该如何回应?
在同⼀空间中,我们提出⼀项关于观看机制的双重实验:李念昕向内,削减对象,放缓时间;邓世清向外,叠加符号,加速感官。 两者并置的意义不在⾵格差异,⽽在⽅法论的互证——绘画如何从图像⽣产转向感知⽣产,观看如何在当代的透明化环境与平台化结 构中被重写。
李念昕让潜意识成为画⾯的⼊⼝。正如她所⾔“许多⼈说我和我的作品很像。”她的绘画是⾝体与精神的回声:绵延、曲折的形态更 像本能的涌现⽽⾮有意的控制;⾝体的轮廓与“柔软/坚硬”的结构潜伏于笔触之下——不刻意,却无法回避。她更信任潜意识⽽⾮ 理性,因⽽刻意弱化命名与描述,使形象从物的形体转化为能量与关系。 与20 世纪抽象传统相⽐,她既不同于极简的“去叙述化”,也不落⼊抒情抽象的“主观抒情”。她将潜意识的形象碎⽚转译为关系 构成,避开⼼理象征的直⽩,更接近“关系抽象”。在视觉语法上,她以“柔软/坚硬”的⼆元对置建⽴形态句法,形成连续且具断 裂感的表⽪系统。蜗⽜、⾙壳等⺟题被反复解构与抽离,绘画由此脱离出物象之间的关系,让形态、空间、节奏与呼吸成为叙述主体。
在本次展览中,《无陈设时刻》如同⾃我解析,折射她的思考与⽅法。它暗⽰光芒,⼜故意保持模糊,营造清晰与扭曲并置的气氛。 作品指向当代⽣活中的“隐私过度可⾒”:我们栖居于几乎无庇护的透明空间——被看⾒,却未被理解。此处的“透明”如同玻璃或 塑料,允许光与目光穿透,却封锁气味、触觉与呼吸;亲密关系在视觉上被曝光,却无法真正被交换。在这样的语境中,透明不再等 同清晰,⽽演变为冷感的疏离。光线在她构建的壳状形体表⾯滑⾏,却难以穿透内部;这些容器仿佛被抽空了⽣命,只剩下关系的外 壳。即使亲密出现,也被转译为冷静⽽抽象的参数,更接近数据结构⽽⾮欲望流动。 她的实践亦不断随⽣活⽽转变。从外部情感的探讨,逐渐转向⾃我与潜意识的内在映照。她开始追问:“我为什么不画某些东⻄?” 这种由抗拒引发的反思,使作品呈现出冷静⽽深邃的层次——每⼀次“不画”,都是⼀次更深的观看。
邓世清的实践从外部结构⼊⼿。她将⻝物、艺术史与数字⽂化并置于同⼀餐桌,以幽默和荒诞为⽅法,不是轻巧的修辞,⽽是批评性的装置。她先建⽴⾼可读性的画⾯,再通过错位、拟⼈与跨感官转换打破单⼀解读,将可消费的图像回流为可感知的结构。
她的叙事充满玩味:餐桌被拆解为界⾯,⻝物被转译为代码与声⾳,⼆维码引⼊听觉,使绘画成为多感官的分配机制。《艺术的味道》将艺术史的符号装饰为⼀场感官盛宴,显露她对图像权⼒与流通逻辑的⾃我调侃,⻯虾成为Robert Indiana 的“LOVE”, 回折为⼀场感官盛宴,显露她对图像权⼒与流通逻辑的⾃我调侃:⻯虾对应Robert Indiana的“LOVE”,毕加索的蛋糕、罗斯科的汤与蒙德⾥安的桌⼦同场共演,艺术史被转化为视觉盛宴的隐喻。她近年在创作中的“放松”并⾮随意,⽽是对秩序与混沌之间张⼒的⾃然掌控,她拒绝重复与外部驱动,维持对变化的敏感。
这场双个展的呈现不是对照,⽽是互证。李念昕以抽离、留⽩与未完成建⽴向内的时间,令观看在迟缓中变得敏感;邓世清以过度可读与跨感官拼合建⽴向外的时间,令观看在加速中⾃我觉察。前者将亲密从过度可⾒的透明中拉回触感的可能,后者揭⽰平台如何将欲望与注意⼒格式化为数据。两条路径分别提供深度与宽度:⼀条清理目光,⼀条校准目光。两者共同把绘画从再现的义务中解放出来,转向感知的⽣产,进⽽把观看还给观者的⾝体、时间与判断。对于今天的图像环境⽽⾔,这或许才是重新建⽴亲密与理解的起点。
展出作品
![]() 李念昕 滑向暗部 布⾯丙烯 91 x 122 cm 2023 | ![]() 李念昕 打开的壳 布面丙烯 76 x 45 cm 2025 | ![]() 李念昕 告诉我 布面丙烯 152 x 122 cm 2025 |
|---|---|---|
![]() 念昕 透过孔隙 布⾯丙烯 35 x 28 cm(38 x 30 cm 含框) 2025 | ![]() 李念昕 那个贝壳的背面 布面丙烯 152 x 122 cm 2025 | ![]() 李念昕 暖⽔ 布⾯丙烯 122 x 61 cm 2025 |
![]() 李念昕 最响亮与最柔和 布⾯丙烯 152 x 122 cm 2025 | ![]() 李念昕 无陈设时刻 布⾯丙烯 178 x 86 cm 2025 | ![]() 李念昕 盘绕 亚⿇布丙烯 137 x 35 cm 2025 |
![]() 我们,未关闭的 亚⿇布丙烯 183 x 152 cm 2025 | ![]() 邓世清 ⾃发性感觉经络反应 亚⿇布油画 167 x 111 cm x 2 2024 | ![]() 邓世清 艺术盛宴 亚⿇布油画 101 x 152 cm 2025 |
![]() 邓世清 饥饿的椅⼦ 亚⿇布油画 99 x 68 cm 2025 | ![]() 邓世清 凝视⼆号 亚⿇布油画 122 x 81 cm 2025 | ![]() 邓世清 凝视⼀号 亚⿇布油画 122 x 81 cm 2025 |
![]() 世清 闲话 亚⿇布油画 91x 122 cm 2025 | ![]() 邓世清 艺术的味道 亚⿇布油画 152 x 89 cm 2025 | ![]() 邓世清 声⾳之桌 亚⿇布油画 117x 172 cm (117 x 86 cm x 2) 2025 |
![]() 邓世清 虚拟的胃⼝ 亚⿇布油画 101 x 152 cm 2025 | ![]() 邓世清 像素的味道 亚⿇布油画 152 x 101 cm 2025 | ![]() 邓世清 ⼼愿成真 亚⿇布油画 167 x 111 cm 2025 |
![]() 邓世清 演算法之⽔ 亚⿇布油画 112 x 167 cm 2025 |
艺术家
李念昕
1999年⽣于中国重庆
现⽣活及⼯作于美国纽约
李念昕于1999 年出⽣于重庆,是近年当代艺术的⼀股新起之秀。2017 年到2020 年,她在义⼤利佛罗伦斯美术学院中研修绘画。基 于她对多元⽂化美学的兴趣,她在2021年移居纽约,并⼊读位于纽约的视觉艺术学院,于2023年获得美术硕⼠学位。
她的创作受静物画的启发,通过绘制包含⾮典型元素的构图,推陈出新地丰富了这⼀传统题材。夺目且毒性的⽤⾊与低饱和度的中性 ⾊彩相互竞争,光亮顺滑和柔嫩⽻⽑质地的互为对置,营造出张弛有度的张⼒,带出与家庭关系的复杂的相似点。
李念昕的个⼈展览《Macguffin》在2025年于美国纽约Harpers Books展出。《Neon Haze》在美国纽约Uffner & Liu画廊展出。 《李念昕:登堂⼊室》在2023年于上海K11美术馆成功展出。近期群展有《Soft Focus》,The hole 画廊,洛杉矶,美国,2024; 《ART021》,当代唐⼈艺术中⼼,上海,中国,2024;《The Imagery made real》,Berry Campbell 画廊,纽约,美国,2024; 《⼥性寓⾔》,当代唐⼈艺术中⼼,⾹港,中国,2024;《Arcus》,Rachel Uffner 画廊, 纽约,美国,2024;《交汇点:从字节 到笔触》,当代唐⼈艺术中⼼,⾹港,中国,2024;《Pillow talk》,La Beast 画廊, 洛杉矶,美国,2024;《Fly Fly Fly》, KennaXu 画廊,深圳,中国,2023;《初⾒微光》,loft 121,纽约,美国,2023;《开始幸福》,Latitude 画廊,纽约,美国, 2023;《起源》,Chambers画廊,纽约,美国,2023;《艺术家之⼿》,SVA彻尔⻄画廊,纽约,美国,2023;《⽤⾊填满》, 550画廊,纽约,美国,2023;《物料混搭》,New Collectors画廊,纽约,美国,2022;《双重⿇烦》,Village One画廊,纽 约,美国,2022。她亦曾在2023年受Canvas Rebel杂志和Jimon杂志进⾏艺术家个⼈采访。

邓世清
1992 年出⽣于中国陕⻄
现⽣活及⼯作于美国纽约
邓世清利⽤她的绘画作品探索 “虚拟操纵的现实与有形世界之间的关系”。这种探 索的形式是奇特⽽神秘的叙事,由⼩的具象群体 或单个演员组成。
邓世清的故事主要来⾃个⼈,借⽤她朋友的⽣活、她⾃⼰对社会或当代事件的疑 问。服装成为隐藏和表达⾝体的起点,是为编造的 故事提供视觉线索的第⼆层⽪ 肤。服装中的平⾯和绘制元素扭曲了⼈物的三维错觉,拉⻓的肢体进⼀步夸⼤了 空间的扭曲。绘制元 素通常充当服装,是内部的视觉叙述,是演员无需说话即可 交流的素描笔记。安静、沉思、神秘、幽默,邓世⻘的画作既隐藏⼜显 露。
她的作品先后参加艺术迈阿密艺博会、艺术纽约艺博会、伊丽莎⽩艺术基⾦会、 中国美术馆、今⽇美术馆等展览,曾受邀参加法国 吉温尼特拉基⾦会驻地项目。 2023年,她获得第三届⻉内特奖 (The Bennett Priz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