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伍伟在坪山美术馆个展“野人的索引”,即将于2024年12月4日下午四点在坪山美术馆呈现。展览由崔灿灿策划,将展出艺术家跨越多年的56件作品,其中涵盖架上、装置、雕塑、行为、影像等多种媒介。本次展览由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提供支持。
野人的索引
在展览策划之初,我们有过这些主题:野人剧场、荒蛮的知识、行踪、远古的触感,还有几个待被组合的词:谜、工具书、考古。它们为展览提供了不同的想象,构成不同“索引”。
纸、皮毛、高纯度的颜色,成为伍伟最显著的特征。这些明艳的色彩,像是未被驯化的动物,保持了颜色自身的野性,相对于高级灰、天青色这些被克制的欲望,对文明的恪守,伍伟用的颜色有种刺激感和侵略性。
“纸张”对于伍伟,并非是特有的文人阶层的情调象征。它从文明里逃逸出来,被赋予身体的感知,类似于皮肤、毛发,某些孔洞中还有“痛感”。即便是堆砌的纸,也有着工业形态的体量,等着柔软的时间将它腐蚀。时间的发生成为伍伟纸张中古老的灵魂,就像文明遗留下的痕迹——远古时代洞穴里残留的壁画、野人的残骸中散落的牙齿、沙石的风化留下的一道道沟壑。
“毛发”是我们进化未完成的例证,也是我们携带着的古老而又原始的信息。当纸张被剪碎,它就成了纤维,成了毛发,获得了“生命”的纤细与脆弱。视觉由此变成触感,触感又唤起我们的情感与记忆。当你在夜晚抚摸爱猫时,你无比放松,襁褓中的记忆与古老的习性被唤醒。你的基因深处隐伏着世代前祖先的癖好,例如动物之间用身体与皮毛的蹭触表达亲昵,例如人类喜欢那些毛毛的衣服,舒服、保暖而柔软被褥。但我们又恐惧毛发,我们担心未被驯化的野性,并将毛发与野人、野兽、鬼怪关联。这种奇异又矛盾的心理感受,被伍伟呈现出来。
“考古”与“索引”是伍伟常使用的方式。他总是将对象放置于历史的谱系和文明的迭代之中,以勾勒出事物生成的谱系。但他的方法是古老的、野蛮的,像是某种神秘的仪式,他装扮成野人,将作品或面具放在森林之中,以让环境变成一个特定的剧场,引申出土地、树木、植物中的灵性。
伍伟对形式的运用,让他的作品虽然有着极简主义的样貌,工业美学的结构,但又被赋予更多的细节、毛发、孔洞。这种手工的质感区别于平滑美学的流行,故事因此有了粗糙的表皮和细微的光晕。
伍伟的作品可以分为三类:身体的触感与生理的反应,神秘的仪式与自然的巫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对相关艺术史的再处理,包括民间的故事、古希腊的神话与生理解剖的历史。
在三层展厅,我们模仿了伍伟一件作品中的行星运转的结构,野人的照片成为中心的恒星,其它散落的作品如行星般运转。一块巨大的虎皮、几个零散的桌椅、野人出没的照片、古老图腾地毯上的滴蜡,像是人身上的痣点暗示的命运,我们将伍伟的作品放置于自然与神话的逻辑之中。
在四层展览,我们模仿了博物馆结构,人类作为中心出现。展台上,我们将伍伟的作品做了天文、科学、生理的归纳。地面上,我们把丛生的世界,分门别类的划成三个区域:历史区域,展出伍伟对艺术史的再生;工具区域,展出了一辆被他拆解的汽车;娱乐区域,你在这里可以看到家电,乐器与书籍,以索引出伍伟工作视野的广度。
“野人的索引”将两层空间变成双关语:一面是野人所象征的,那些无法被现代性归纳,反进化论和古老神秘的荒蛮规则;一面是“索引”所寓意的一种检索知识、分类历史,文明比较的工具。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伍伟作品中的哲思与张力。
“野人的索引”,归根结底是关于“人是什么”的思考,是在城市化中不断的接受进化中衰退,还是自然而然地与万物平等的生活?我们可以从野人记载中得到答案:在那里,土地、太阳和水,丰盈着他们的生活。少量的东西就使他们满足,也不索取更多,生活有余,而不是短缺;因此,他们既不背负过去,也没有有关“未来”的烦恼,他们生活在一个真正的金色世界里。
亦如在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从猿人开始使用工具,再到宇航飞船对未知的探索,人们欣喜于科技与知识进步带来的无穷,又突然意识到无穷背后无边的黑暗与不可探的深渊。直到那块神秘的黑色立方体出现,人们才意识到历史的回转:从渴望进入,到恐惧深渊,再到重返古老的家园。
展出作品
![]() 祟祟 纸 200 × 200 cm 2016 | ![]() 神圣解剖学-7 树脂3D打印、纸张 23 × 13 × 18 cm 2024 | ![]() 手指 真丝 85 × 360 × 85 cm 2010 |
---|---|---|
![]() 皮与纹样-11 木板上皮革、蜡、铜 150 × 150 cm 2024 | ![]() 面具 纸、金属 20 × 30 cm × 3 2024 | ![]() 连续的斑纹-1 木板上纸张 70 × 70 cm 2022 |
![]() 质变 纸、金属、木、亚克力 37 × 37 × 6.5 cm 2019 | ![]() 圆形-2 橡胶、纸 直径(Diameter)60 × 20 cm 2021 | ![]() 祥瑞-1 木板上纸张 150 × 150 cm 2020 |
![]() 退化的形- 5 木质钢琴、纸张、金属 143 × 115 × 63 cm 2020 | ![]() 提丰 金属、纸张 尺寸可变 2020 | ![]() 孰湖 金属、纸张 50 × 50 × 125 cm 2020 |
![]() 身体阅读-6 纸上 喷墨打印、木框铝板、丙烯、纸张拼贴 60 × 40 cm 2023 | ![]() 身体阅读-5 纸上喷墨打印、木框铝板、丙烯、纸张拼贴 110 × 70 cm 2023 | ![]() 神圣解剖学-8 树脂3D打印、纸张 26 × 38 × 23 cm 2024 |
![]() 切面与替身-19 纸张、金属 31 × 30 × 7 cm 2023 | ![]() 切面与替身-2 纸张、金属 31 × 31 × 11 cm 2023 | ![]() 切面与替身-14 纸张、金属 25 × 25 × 8 cm 2023 |
![]() 切面与替身-18 纸张、金属 31 × 32 × 5 cm 2023 | ![]() 切面与替身-3 纸张、金属 40 × 40 × 9 cm 2023 | ![]() 虎落 纸 35 × 35 × 17 cm 2019 |
![]() ⿊瞳 金属、木板、纸 48 × 60 × 88 cm 2021 | ![]() 分裂的皮毛-10 木板上纸张 155 × 155 cm 2023 | ![]() 藏书-5 书籍 29 × 22 × 60 cm 2023 |
![]() 堡垒 纸、金属、木、亚克力 110 × 80 cm 2019 |
艺术家

伍伟
伍伟 1981年出生于中国河南省郑州,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获硕士学位,现居北京。
伍伟于2015年获第六届报喜鸟新锐艺术人物空间类大奖,2012年获第三届新星星艺术节艺术场大奖,曾在奥地利维也纳、德国柏林参与国际艺术驻留。作品曾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曼谷)、伊普斯威奇美术馆(英国)、市原湖畔美术馆(日本)、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浙江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白盒子艺术馆(北京)、蓝顶美术馆(成都)、银川当代美术馆、深圳云美术馆、花厅计划(上海)、列奥纳多·皮尔斯坦美术馆(美国费城)、UBC大学亚洲中心(加拿大温哥华)、户尔空间(德国柏林)、候鸟空间(德国柏林)、GlogauAIR 艺术中心(德国柏林)、FLUC当代艺术空间(奥地利维也纳)、Gallery SP(韩国首尔)等多家艺术机构展出,作品被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白盒子艺术馆、今日美术馆、Bing3艺术基金、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等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