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薛峰个展 - 修拉研究:显示屏和打印机 

​策展人:崔灿灿

2021.11.27 - 12.31

​香港 - H Queen's

Installation Views
Press

1、薛峰对于印刷品的兴趣,远远大于风景本身。

 

2、在薛峰绘画的风格还未形成之前,有两件事对他影响颇大,可以看做他创作思考的源头。一件是在1997年,大学毕业的薛峰,接了一个活,临摹复制了20张画家列维坦的名作《深渊旁》。优美的画面,动人的故事,夏日的黄昏,并没有引起他的兴趣,而是同样的画作,为何临摹20遍却得出不一样结果?是每次调色、用笔或是心情的变化,导致画面的细微差异?这种的疑惑,像是画中深渊里的涟漪,久久不能散去。第二个,是薛峰在偶然中收集到许多黄山迎客松的画片和各色印刷品,同样的风景,同一棵树,却因为裁切、调色和印刷设备的不同,导致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有的偏冷,有的发暖,有的灰暗,有的明亮。这种对同一事物差异性的收集,逐渐成为薛峰的爱好和习惯,像是博物志、档案册或是人类学和图像学的比对研究。他收集相同图像的多种版本,不同时期的西湖风景区的画片,不同版本的画册。在见到原作之前,多是印刷和技术导致的误读,有时那个印刷品和屏幕,反倒成了“真实”。

 

3、故事和情节,从来不是薛峰画面的中心。薛峰有意将叙事的成分降到最低,为了更好的表现图像之间的差异,他需要重复地描绘一样的题材和形象,主题尽量单调,空间也尽量简单,只有这样才能不将观众的目光和思绪转移,复杂的形式和叙事,只会破坏作品的主题。薛峰需要选择一个尽量简单的形式,来缩小作品讨论的范围,只有这样在相似图像里,色彩、笔触、构成之间的微差才会被放大,被强化,成为画面的唯一内容和中心主题。

 

4、在60年代,观念艺术最革命性的文章中,索尔.勒维特写道: “没有理由假设观念艺术家是为了让观众感到无聊。只有对这种艺术抱以期望像印象派所常用的手法那样获得情感性的冲击,才是阻止观者真正感知这种艺术的障碍。”这个观点奠定了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的本质性区别,传统是为了情感性的愉悦,它衍生了所谓的趣味、品格和各种心灵审美、精神救赎的活动,当代是为了传播观念,说清一件事情,来表达一系列的观点,审美活动并不是首要工作。

 

5、薛峰的绘画来自于“点彩画家”修拉以来的历史,来自于修拉奠定的以科学和理性的态度进行的“分色法”。作为后印象派画家,修拉延续了印象派借助外光,观察、描绘大自然的传统,然而,他又背叛了这种传统,如此的工业、机械、追求设计的构件感和精确性。自古典绘画以来,赋予自然的内在生命,在这里终结。在修拉的工作中,他一部分让颜色化为色彩的构成点,开启了理性的抽象和结构追求,无尽离散的色点,让时间的光影在缝隙中流动,衍生出无穷无尽的变化。他影响了19世纪80年代之后的梵高、高更、劳特雷克这样的传统画家,也影响了结构主义和冷抽象的发展。另一部分,修拉又将绘画研究的成果脱离艺术,成为科技革命的源泉,“分色法”、“明暗法”和雪花电视、电脑显示屏的三色显像原理十分相似,喷墨打印也是同等的手法。或许说,修拉是19世纪的一台活体喷墨打印机。

 

6、修拉的研究,显示屏,打印机,它们无论表达任何主题,都把对象分解为色彩和明暗的游戏。它们所表现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和个体,而是所有快乐、悲伤、冷漠和热情中共有的抽象,一个人类的平均值。

7、我们需要在修拉以来的历史背景中看待薛峰的工作,但仅仅是19世纪的修拉,又不足以表达当代的问题。我们需要借助打印机和显示屏的原理,借助在屏幕上进行的的曲线调色,对一张图像,通过曝光、饱和度、色温、色调、锐度、清晰度、燥点、晕影的数值调整,人和机器共同创造出的无限不同与变化,来理解临摹的20次和迎客松的差异,理解薛峰画面中色彩和细微的笔触,理解它们产生的原理和发展的方式。同样,我们需要借助裁剪、叠加、复制、粘贴的手法,来理解薛峰画面中层层递进的空间,无限复制的门。通过排序、网格间距、位置、底部和背景,来理解薛峰作品中画面大小和图像的分布关系。或者说我们只有将修拉、显示屏和打印机合在一起,作为我们观看的依据,思考的系统,才能默认薛峰在绘画中创造的全新感受和意义。

 

8、差不多从彼得.多伊格开始,显示屏、荧光色、打印喷墨的效果,开始进入绘画领域,我们称之为一个电子绘画的时代开始。在中国,2008年薛峰就已经开始对电子分色、屏幕色和打印工艺在绘画中的应用进行尝试。只是那时候,我们还在讥讽电子图像的过于装饰和理性,缺乏好的品味和人的才华,也没有绘画性的情趣和宏大的题材。埋怨它中断了古典和现代绘画以来最伟大传统,中断了我们赖以为生的绘画之所以在科技大飞跃中仍骄傲存在的传统。然而,这场革命却是致命的,它比任何一次绘画的危机都足以动摇根基。在十几年后的今天,它成为新一代90后和00后艺术家的宣言,他们成长于屏幕、电子游戏和印刷设计的世界中,他们看到现实不是印刷品、出版物,就是电子图像的转化。他们早忘了写生,他们使用所有的二手色,阅读二手的现实,他们并无焦虑之意,接受并骄傲于这种变化,宣称一个新的元宇宙。

 

9、只是薛峰,有些老派和学究,他更感兴趣的不是接受和宣扬一个新绘画时代的来临,而是思考一个新的事物在什么时候出现?又是什么导致了它的出现?在它出现之后又给当下带来哪些变化?这便是薛峰所做的,自修拉以来的研究。

​崔灿灿

2021年11月09日

Works
Artist

艺术家

artist profile pic.jpg

薛峰

出生于 1973,中国浙江

1973年出生于中国浙江,现生活工作于中国深圳和杭州。他被认为是新千年一位值得关注的艺术家。他近乎狂欢式的绘画风格和在画布上营造空间的方式为中国当代绘画做出了卓越贡献。 薛峰的“绘画游戏”体现在运用笔触来表现枝叶的运动,同时艺术家第一次尝试色彩明亮的洛可可式绘画风格。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不断尝试新的可能性来打破现有的绘画模式,进而拓展相同主题的不确定性,或者选取作品的一部分,将其转化成新的东西。无论是有组织地在画布上进行轮廓描绘还是任由其蔓延,这些自由而灵动的笔触会被认为是一个大集体下的小单元,强调在社会中已被抚平的个体个性。

 

近几年,薛峰的作品一直在经历一个协调的过程: 在二维画布创造的空间与表达艺术家思想状态的空间中协调;在艺术实践中与所生活的物理现实中协调。薛峰运用了他典型的笔触来描绘旅游手册中出现的杭州标志性的景点名胜。大胆运用他的抽象笔触,将其填充在整个画面中。他囊括的抽象感使得比喻性的引用在此失效。艺术家在遍布的绘制的纹理上通过简单的刮、擦来创造里希特式的涂抹,从而使作品呈现方式升华。薛峰近期的系列作品中,色彩组合垂直或水平地贯穿画面,色调的组合与侵略性的笔触产生共鸣,笔触留在画面碎片的底部和边缘。作品亦从追求画面真实性进入抽象空间,追求新的平衡。

​策展人

崔灿灿.jpeg

崔灿灿

崔灿灿是一名活跃在各个领域的独立策划人,写作者。

策展的主要展览和活动从2012年开始近百场,群展包括夜走黑桥、乡村洗剪吹、FUCKOFF II、不在图像中行动、六环比五环多一环、十夜、万丈高楼平地起、2015-2019过年特别项目系列、策展课、九层塔等。曾策划的个展包括艾未未、包晓伟、陈丹青、陈彧凡、陈彧君、冯琳、韩东、何云昌、黄一山、姜波、厉槟源、刘港顺、刘建华、李青、李季、李占洋、牧儿、马轲、毛焰、琴嘎、秦琦、隋建国、石节子美术馆、史金淞、沈少民、谭平、王庆松、谢南星、夏小万、夏星、萧昱、许仲敏、徐小国、宗宁、政纯办、张玥、赵赵等。

曾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评论青年荣誉奖,《YISHU》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奖,艺术权力榜年度展览奖和策展人奖,《艺术新闻》亚洲艺术贡献奖林肯策展人提名、《当代艺术新闻》年度最佳艺术家个展、北京画廊周最佳展览奖,以及多家媒体的年度策展人或是艺术贡献奖等。

Enquiry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