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郝泽成 个展:沐光壮行

 

 

9.1 - 10.10, 2023

​香港中环空间

Press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地宣佈在9月1日,郝泽成个展《沐光壮行》将於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中环空间开幕。

郝泽成近期的绘画作品仍然延续了他惯常对「摄影风景」的关注,视角从对宏大旷野的探访,逐渐拉近焦合於近身处一闪而过的掠影。 这种对风景的史诗感和图像象徵性的进一步搁置,让风景在被镜头和绘画捕捉的双重瞬间拥有了片段感,成为可被无限延展的「风景时刻」。 

本次展题中的定语「沐光」同「目光」谐音,接续自郝泽成去年的个展「目光的深处」。 在以「艺术家的实践」作为个案研究文本的前提下,沐光是对目光的扩写和补充。 也是对艺术家沐浴在屏幕时间里的生活,这一现实的提及。 同时,随著本次展览作品中对出现的街灯和像素光(镜头光晕和高光)等,「电子殖民」时代中人造光源同自然光照间的对照和错位的展开。 沐光则从一个动词(沐浴光照),一个对风景的笼罩成为了风景本身。 即绘画对摄影的,非图像性的再现和拟真。 

壮行(grand tour)流行於17-19世纪的欧洲。 出身显贵的青年才俊们多由英格兰出发,渡海攀山,遊历欧洲的文化中心意大利和法国,甚者行至远东。 短可数月长则数年,期间拜访古蹟名刹,购回名画雅集。 壮行之壮(grand)生动地描绘了探访艺术途上的磅礴,是为一种震撼教育般的成人礼。 行(tour)则强调广泛的实践和探寻,恰为书本上的知识补足了大量现实依据。 在崇尚科学与思辨的启蒙主义时期,推开其实用主义价值,壮行更像一种修辞,从而承载著《出埃及记》般的神话性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自我认同感。 回到本次展览中,壮行指涉了作为青年艺术个体的郝泽成 在其成长过程中对艺术的探访、包容、思辨和自我演化。 更解释了他何以宿命般杳然前行的决绝和坦然。

「画照片是一个忠实而伤感的事,它直面的是失去的时间,但也是对消逝的拒绝」- 郝泽成

绘製「失去的永恒」,既是方法,也是母题。 在本次展览的新作中,郝泽成仍然通过对照片进行绘画式的书写、複写(而不是书写式的绘画),把私人瞬间和历史时刻审美化和诗化,并投影於整个後现代社会生活「氤氲症候群」中。 就例如,新作中越过树杈的天空(反白和明度遮盖)与绕过遮挡的光,进一步将已经确定的瞬间印象化。 这种将「解构」阻塞,遮罩逻辑,甚至反直觉的捕捉和强调,并不仅是为了强调「人为的图像」或者「风景的符号」。 它更是强化了「摄影之中摄影本身的痕迹或者绘画性」。

换句话说,摄影也在自行编码和诗化风景。 好图像或者坏图像的定义因而被悬置,甚至被颠覆。 这一定程度的否定了传统意义上,摄影修辞中的「證物」,还有绘画修辞中的「景观化」。 并暗示了一种模糊的、可能的愉悦:像壮行中只有归途却不设目的地的远行; 也像相机对焦一处时,别处的过曝或失焦; 又像云雾朦胧中相互粘连无法区分的星月之辉。 

我们便可能在图像与绘画的表层下,发现一种不能被直接观测的,「真实而隐匿的慾望之美」。

高江波

Works
Artist
艺术家
Artist Portrait.jpg

郝泽成

1993年生于中国北京

郝泽成以照片和记忆作为参照文本来描绘那些日常生活中被忽视的景象 。 通过对图像中噪点,光斑的细緻描绘,去营造时间,空间,事件相互重叠的意象。 他笔下的当代风景的主题是流动的,诸如「风景作为怡神之物」,「风景作为令人愉悦的恐惧」,「不确定性与崇高」,「乌托邦与避世」 等等。 快照中残存的记忆会随著绘画结构的扩张和兴趣点的迁移而转变 ,图像藉由记忆和噪点逃逸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中。 艺术家的创作目的和深层意义被高度悬置,反而更强调了身体和痕迹,这无不提示著,当郝泽成置身於当代景观和东西方文化缝隙间时的恍惚感和失语。 他选择用略带忧鬱的笔触书写照片,将私人瞬间和历史时刻审美化,诗意化,并将它们投影於整个氤氲的後现代生活当中。 面对异化的困境,彷彿寻找到一个集回忆,现实,想像相交织的瞬间,是重返精神安定与永恒的归途。

Inqui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