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交互相存

策展人:  迈·汪萨瓦斯蒂

 

4.20 - 6.11, 2024

曼谷

Press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4年4月20日至6月11日在曼谷空间举办《交互相存》艺术展。本次展览由迈·汪萨 瓦斯蒂策展,展示了来自贡坎,卡明·勒查伊普拉赛特,奇蒂·纳罗德, 纳文·拉挽猜哥,潘娜潘·尤蔓妮, 萨卡琳·克鲁昂, 诗丽 婉·扎纳胡塔卡克和桑图尔等八位重量级泰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本次群展探索了八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其中数位艺术家自当代唐人艺术中心1997年成立起就开启合作。本次展览将展示 一系列往期和新创作品,每位艺术家都受到个人观点和生活经历的影响,其艺术表达则是多元化成长背景中孕育而成的果实。 然而,无论他们在视觉美学,概念方法和艺术媒介等方面有何差异,所有参展艺术作品都紧紧围绕人类的经验和生存这一主题, 以多元角度相互建立联系。

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物在我们共同的旅程中留下印记:生,老,病,死,循环轮转,构成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体验,这即是佛教第一奥 义。除了上述重大人生经历,我们也体会到各种情感,如爱,喜悦,痛苦,愤怒和满足,这些情感共同影响并定义了每个人的自我感 知。在与这些经历互动的过程中,我们汲取知识,发展开拓,最终塑造并巩固自我身份。人生旅途由独特的进程,交往互动和自 我反思来定义,面对充满波澜的生活节奏,在存在的复杂性中寻找意义。

卡明·勒查伊普拉赛特以《纯粹感知》为题,设立项目创作一系列画作,让我们直面最基本的人类经验,与疫情期间的所有人共 鸣,进行针对生存的深刻反思。每幅画作都捕捉到存在的本质,让我们注意到日常生活中平平无奇的地方——有的作品描绘了 艺术家的后院,有的则刻画了在YouTube平台上找到的视频片段。该系列作品的亚麻画布上并未完全涂抹底色,旨在准确展 现画作最原始的色调。

十座雕塑来自卡明·勒查伊普拉赛特的《⋯⋯》(空虚)系列。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不仅每座雕塑都呈现出寓意为“空”和 “无”的造像特征,作品标题亦是如此。勒查伊普拉赛特对空虚的看法反应了生命最基本的质地。

诗丽婉·扎纳胡塔卡克借作品向埃德华·马奈的巨作《草地上的午餐》致敬,她以骷髅为象征来表达生活的不确定性及不可 预见的未来。画面的灵感来源于艺术家的后院,四具骷髅正在享受生活中的简单乐趣,一起分享餐饮,与亲人共度美好时光—— 这是泰国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背景中另一个人物形象正在采摘莲花,泰国公园中随处可见的场景,在画作里别 有韵味。这幅画作不仅反映了我们当下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也象征不可预测的未来。

潘娜潘·尤蔓妮也同样在作品运用骷髅和人形的对比来展现生死循环。然而,她将多种文化意识与信仰融合在一起,又着重强 调了不同文化对女性的看法。她将莲花融入画作,再辅以蓝色,从而创造出象征亚洲文化的熟悉感。艺术家以娴熟的技艺在画 布上勾勒出混凝土寺庙墙外观,象征了我们生活中固有的不可预测性和延绵不绝的变化性。

诗丽婉·扎纳胡塔卡克用艺术为媒介探索信仰和信念的主旨。作品是针对2000年原作的再创作——当年艺术家凭借原作获 得国际艺术届认可。画家用红色代表天国暨佛教信仰中的涅槃状态。以巧思将大胆的红置入庙宇的物理境界中,鼓励观者用 感官细细品味红色寺庙的形态,思考色彩的寓意,促进对现实和存在本质的反思。

此外,克鲁昂从这幅画和先前的展览中汲取灵感,将连接在一起的屏幕系统应用在2024年新作《寺庙》中,将观众带回他在 2000年的展览,再次欣赏最初的装置作品。

纳文·拉万柴库尔的三幅画作描绘了“旅程”这一基本而深刻的生命概念,他张开双臂拥抱存在的本质,与他人互动,建立有意 义的关系,珍视恒久的分分秒秒。三幅作品虽然围绕“旅程”主题展开,但每一幅都有独特的叙事,并在标题中含蓄暗示。摆在 一起,三个画面意图象征性构筑能够产生共鸣的普世人类体验。

关系是人类存在的根本。若无法以任何形式联系,又该如何感知情感?桑图尔的新作描绘了忧郁而宁 静的氛围,两个对面而立却距离遥远的人物形象置身其中。作品传神地描绘了人类的情感脉络,针对 感情的多种阐释方式,以及两个个体间的亲密关系。

 

同样,贡坎借助艺术作品探索了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自我之间的关联及动态,让我们对关系中的 联动性有了更为深入的解读。画面依托象征主义展示囚禁于开阔牢笼的鸟儿,背景里的天空则传递着 解放与重启的理念。

 

奇蒂·纳罗德擅长将深层含义与象征主义深深嵌入色彩鲜明、充满活力的作品中,强调日常生活中最 基本和普通的关系。通过两幅全新创作,艺术家刻意描绘猫与个人空间的联动关系,并展现日常生活 中的安全感和满足感。猫的雕塑则代表一组包括爱和安全感以及威胁和不安全感在内的矛盾式感性互

动,从中折射出平凡的生活体验。

 

《交互相存》展示了作品之间的相互联系,强调了个人叙述和普世真理的交汇点,继而刺激我们反思 存在及共同经验。本次展览中,观者可以透过艺术家们独特的视角,感悟他们的内省、反思与情感流 露,还能一览艺术创作者的日常生活状态,从而对八位来自不同背景、身处不同世代的艺术家有更为

深刻的理解与领悟。

 

下载媒体资料

Works
Artist
艺术家
6.jpg

贡坎 


1989年生于泰国 现居住工作于泰国曼谷

Kantapon Metheekul,艺名贡坎,2007年毕业于 Kasetsart大学实验学校,2011年毕业于泰国Silpakorn 大学装饰艺术学院。大学毕业后,艺术家搬到了纽约市, 在SVA开始了美术继续教育,他在当地广告公司的创意部 门工作了3年。在业余时间,他创作了诸多街头艺术和插 画作品,其主题围绕通往艺术家故乡的时空传送展开。贡 坎的作品被称为“传送艺术”,在纽约街头艺术界和后来 的曼谷市场中广受关注。时间元素是Gongkan绘画中的主 要概念:超现实的画布,由平面图形笔触构成的人物形 象。通过展现不同的当代视角或重写过去,艺术家在创作 过程中创造了替代现实。

贡坎的近期个展包括:“Private but Public”,当代唐 人艺术中心(韩国首尔,2023);“Inner Place”当代唐 人艺术中心,(中国北京,2022);“Gongkan:讨厌 彩虹的人”,Over the Influence空间(法国巴黎, 2022);“自省”,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泰国曼谷, 2021);“冰山一角”,Over the Influence空间(美 国洛杉矶,2021);“Yestertodaymorrow”,曼谷河 城(泰国曼谷,2019)等。他参加的近期群展包括: “向墙壁发问:国际青年艺术家邀请展”,颂艺术中心 (中国北京,2023);“后我世代:如何书写年轻艺术 家”,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中国北京,2022);“坠落”,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中国北京,2022);“艺术澳门: 2021年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 2021);“乌托邦回响”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泰国曼谷, 2020) 等。

卡明·勒查伊普拉赛特

 

1964年生于泰国洛坤 现居住工作于泰国清迈

卡明·勒查伊普拉赛特是一位知名泰国艺术家,他涉足多种媒 介,包括绘画,装置艺术,版画和雕塑等。他的作品被多家私人及 公共收藏机构收藏,其中最为出众的是作品《坐(货币) (2004- 2006)于2012年被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收藏。勒查伊普拉赛 特曾在曼通画廊 (泰国曼谷, 2000, 2001, 2003, 2009, 2012, 2014, 2017, 2020 2021), Art U-Room (日本, 2002, 2005, 2009及2014), 清迈MAIIAM现代艺术博物馆 (泰国, 2016), ATTA画廊 (2019), 拉差丹暖艺术中心 (2021) 和曼谷ATTA画廊 (泰国,2021) 举办个展。

他参与的重要群展包括:悉尼双年展(1993,2012);《乌托邦 站》,2003威尼斯双年展;2008釜山双年展;《元问题:回到博 物馆本身》,2011广州三年展;《谈判家:家园,历史与国家: 东南亚当代艺术二十年1991-2011》, 新加坡艺术博物馆 (2011);《秘密群岛》,巴黎泰罗宫(2015),《仙境边缘》 ,2018泰国比奈双年展;《离开回声室》,第14届沙迦双年展,阿 联酋(2019);“Air for Air”艺术展,泰国清迈 (2021) 及2022曼谷艺术双年展。

勒查伊普拉赛特对合作艺术颇有兴趣,在1998年他与瑞克里特 ·提拉瓦尼亚共同创立了土地基金会,将稻田转化为艺术创作 的平台。2008年,他创立了31世纪当代精神博物馆,将身体和 心灵转化为艺术参与的场所 (我们的身体是我们的博物馆,灵 魂即艺术)。

自2022年以来,勒查伊普拉赛特一直致力于一个为期5年的项 目“自我探究”,重新审视他过去的实践,并与来自不同领域的 人合作创作新作品。

勒查伊普拉赛特现居住和工作于清迈,他在31世纪当代精神博 物馆办公区展出他的“自我探究”展览。

Kamin L. Portrait.jpg
Kitti Narod - Selected 1.jpg

奇蒂·纳罗德

 

1976年生于泰国 现居住工作于泰国Pathum Thani

奇蒂·纳罗德于1996年至1998年在曼谷的Wittayalai Pohchang艺术学院接受训练,后于2000年在Rajamonkong技 术学院获得艺术学士学位。他在国内外广泛展出,包括新加坡、 伦敦、巴斯、爱丁堡、曼彻斯特、都柏林、科克、蒙特利尔和墨 尔本等地。

奇蒂·纳罗德创作的绘画通过对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温柔而温 暖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喜悦和乐观的感受。在他的画作中,每个 人和每件事物都存在于一个乌托邦中。这种观念对于一些人来说 可能看起来不现实,特别是在社会分裂的时代,但艺术家的作品 试图提醒我们珍惜简单的快乐,并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 这样更加接近愉悦的精神状态。艺术家将其作品定义为多样性的 交汇点,其中所有的物质和精神都是平等的。

奇蒂·纳罗德最近的个展包括“轻快的小夜曲”,当代唐人艺术 中心(中国北京,2023);“夏日微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中国香港,2022);“芬芳之城:奇蒂·纳罗德个展”,当代 唐人艺术中心(泰国曼谷,2021);“生活角色”,We Gallery(中国深圳,2020);“乐园”,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泰国曼谷,2020);PPP空间个展(中国台北,2019)。近 期群展包括“交互相存”,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2024); “比邻共潮生:中国与东南亚艺术邀请展”,四川美术学院(中 国重庆,2024);“无物属你,万物皆你”,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韩国首尔,2024);“坠落”,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2022);“我们之间的空间II”ICONSIAM空间,当代唐人艺术 中心(泰国曼谷,2021);“我们之间的空间I”,ICONSIAM 空间,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泰国曼谷,2020);“沉默的声音”,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泰国曼谷,2020);“光谱合成II-宽容的曝 光:东南亚LGBTQ”,曼谷艺术与文化中心(BACC)(泰国曼 谷,2019) 。

Navin04.JPG

纳文·拉挽猜哥

 

1971年生于泰国清迈

纳文·拉挽猜哥(Navin Rawanchaikul)是一位泰国艺 术家,其祖籍可追溯到今天巴基斯坦的印度教旁遮普社区。 拉万柴库尔质疑艺术创作和展示系统,已利用合作精神开 发了一个庞大的作品体系。他的社会参与型作品经常在 Navin Production的旗帜下展示,并于1994年首次推出, 当时艺术家在他的家乡推销了一些来自污染运河的不可饮 用的瓶装水。为了以更加显著的方式将艺术引入普通人的 生活中,他在1995年发起了他的里程碑式项目Navin曼谷 画廊(Navin Gallery Bangkok)——将一辆普通的曼谷 出租车改造成移动艺术画廊。这一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 促使他在世界各地创建了几个版本的出租车画廊,包括悉 尼、伦敦、波恩和纽约。

随着他的国际知名度的提高,拉万柴库尔开始探索当地环 境与不可避免的全球化进程间的微妙平衡。艺术家以直接 公共干预、社会评论和创新风格将社区或个人经历融入到 特色鲜明的虚构故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作品已经 涵盖了广泛的媒介,包括表演、广告牌、电影、漫画、游 戏、商品和鸡尾酒。最近,他的实践重点是个人历史和记 忆与时间意识的关系。

除了一系列他不断发起并在国际上展示的社区参与项目外, 拉万柴库尔还曾在许多知名画廊和博物馆举办个展,包括 纽约P.S.1当代艺术中心(2001)、巴黎托基奥宫 (2002)、曼谷吉姆·汤普森艺术中心(2006)、北京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9)、孟买萨克什画廊(2009、 2011)以及最近的罗马MAXXI(2021)。他的作品被 世界一流的艺术机构收藏,包括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澳 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乌克兰Pinchuk艺术中心、瑞典 Moderna Museet、巴西Inhotim、新加坡国立美术馆、 香港M+、日本福冈亚洲艺术博物馆和森美术馆。

2010年,拉万柴库尔荣获泰国文化部视觉艺术领域的国 家Silapathorn荣誉奖。他还代表泰国参加了2011年第54 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艺术展。最近,艺术家的作品被斯沃 琪(Swatch)代理为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要艺术家。 艺术家将时间分配在日本福冈的家庭和他的家乡清迈之间, 他的团队和他们的工作室也在那里。

pannaphanyodmanee111.jpg

潘娜潘·尤蔓妮

 

出生於1988年,泰国 现居住工作于泰国南府府城

潘娜潘·尤蔓妮将现成品、岩石和矿物等自然元素与传统 泰国艺术和建筑中的绘画元素相结合。艺术家审视佛教哲 学对我们生活的相关性。她通过创作探索了佛教哲学和宇 宙观,利用原始的自然材料与源自当代的现成品相结合, 赋予了传统泰国艺术中固有的绘画设计和图案以丧失、苦 难、毁灭以及轮回的普遍持久性主题。

潘娜潘·尤蔓妮曾参加诸多大展,包括“She POSSIBLE”国际妇女节(2023)、曼谷苏豪屋艺术收 藏(2023)、曼谷BACC丢失的天堂展(2023)、香港 巴塞尔艺术展(2022)、澳门艺术展(2021)、第15届 里昂当代艺术双年展(2019-2020)、日本小豆岛第11 届东南亚Bienesse奖(2019)、澳大利亚Gagoma第9 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APT9)(2018)、第1届曼谷 艺术双年展(2018)、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时间的延 时”(2018)、新加坡艺术博物馆新加坡双年展“镜子 的地图”(2016)、伦敦萨奇画廊“泰国之眼” (2015)、上海愚园博物馆“神话/历史II:上海银河” (2015)、曼谷艺术与文化中心“泰国魅力:遗产+创造 力”(2014)等。

尤蔓妮曾获得众多奖项,如2013年第35届泰国传统绘画 大奖金奖,以及2006年和2007年第1、2届泰国青年艺术 家奖一等奖;尤蔓妮于2016年荣获第11届Benesse大 奖。

5M0A2606_0.jpg

萨卡琳·克鲁昂

 

1965年出生于泰国湄宏顺

萨卡琳·克鲁昂是泰国著名的概念艺术家之一,目前居住在曼 谷。自1992年以来,他一直在泰国顶尖艺术大学Silpakorn 大学 的绘画、雕塑和平面艺术学院从事艺术创作并担任学生导师。

萨卡琳·克鲁昂凭借跨越数十年的创新作品而享誉世界。他的作 品常常是具有泰国文化影响的特定场所装置,突出了传统泰国文 化的美德,从稻田耕作到寺庙壁画和佛教意象,同时融合了西方 和本地的绘画、雕塑、视频制作及其他形式的创作技术。

他曾受邀参加诸多国际展览,如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 (2003)、中国南京三年展(2008)、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泰 国馆(2009)、釜山双年展(2012)、新加坡双年展 (2016)、曼谷艺术双年展(2018)、首届中国广安双年展 (2018)、光州媒体艺术节(2020)和尼泊尔加德满都三年展 (2022)。克鲁昂是第一个被正式邀请参加德国卡塞尔文献展的 泰国艺术家,他在2007年展出了他重要的土地艺术装置作品《梯 田稻田艺术项目》和壁画装置作品《Nang Fa》,展示了原始力 量与现代文明的冲突。2010年,克鲁昂还受邀在西班牙巴塞罗那 米罗基金会博物馆的壁画展览中展示他的作品《寺庙》。

2015年,萨卡琳·克鲁昂和黄永砯在曼谷艺术与文化中心 (BACC)举办了一场名为“隐含-回复”的双人展览,该中心通 常被称为泰国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两位艺术家以其巧妙的作品和 装置方法引发了关于东西方关系、个人与国家、传统与现代之间 关系的讨论,吸引了国际艺术界重要人物的关注。

克鲁昂偶尔被邀请担任访问艺术家、客座讲师和国际研讨会导 师,其中最著名的是2005年在英国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ICA) 担任访问艺术家和传统泰国绘画研讨会导师,以及2004年在荷兰 的达斯艺术/阿姆斯特丹高级戏剧与舞蹈研究学校(Das Arts/De Amsterdam School Advanced Research in Theatre and Dance Studies)担任受邀艺术家和客座讲师。

克鲁昂是2013年“洞穴对话”艺术与社区项目的创始人和策展 人,自2011年以来担任非营利性机构Baan Noork合作艺术与文 化的合作伙伴,并于2015年受邀担任台湾桃园地景艺术节的项目 顾问。

克鲁昂曾获得多项奖项,包括1988年第12届曼谷Bua Luang艺 术竞赛铜奖、2009年泰国文化部颁发的Silpathorn大奖以及 2015年普瑞特纳尔奖(The Prudential Eye Awards)终身成 就奖。

70-Sriwan-Jane-Potrait.png

诗丽婉·扎纳胡塔卡克

 

1953年生于泰国曼谷


现生活工作于泰国清莱

诗丽婉·扎纳胡塔卡克是泰国领先的女艺术家。她于1976年获得 悉帕空大学(Silpakorn University)平面设计美术学士学位, 并于1979年获得同专业硕士学位。她于1996年获得了亚洲太平 洋美术基金会(SPAFA)奖学金,以进一步在菲律宾深造成为训 练艺术教师。她曾于1996-2009年在曼谷莱喀邦孟固理工学校 (King Mongku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dkrabang)的 美术学院和建筑学院担任副教授。

扎纳胡塔卡克曾获诸多奖项,如Silpha Bhirasri创意奖和 Pohchang艺术学院及悉帕空大学的最佳校友奖,以及第23届和 第24届全国艺术展的版画作品银奖和铜奖。扎纳胡塔卡克在泰国 的许多大学教授艺术,尤其是在曼谷,总计长达30年。退休后, 她离开城市定居在清莱,并在家和工作室附近创立了 Sridonmoon艺术空间。

扎纳胡塔卡克根据自然灵感和个性创作绘画、版画、雕塑和陶瓷 作品。就像呼吸一样,她以自己的节奏进行创作,毫不沮丧,从 而能够从当下的感受中描绘故事和内容。她试图理解身体和情感 变化与佛教哲学的关系。

扎纳胡塔卡克的早期作品描绘色彩明亮的丰富都市夜生活中的人 物,这些人物在她以后的作品中不断重现,但颜色不同,并改为 叠加骷髅图案。这在她最新的个展《达摩、自然与常规》中得到 了展现。

扎纳胡塔卡克长期稳固的职业生涯使她有机会在世界各地巡回展 出,包括在巴黎的皮埃尔·卡丹空间(Espace Pierre Cardin) 、加利福尼亚的太平洋亚洲博物馆(Pacific Asia Museum)和 西德的德国当代平面艺术(The German Contemporary Graphic Arts)展览。 艺术家获得了诸多奖项,如2002年Silpha Bhirasri创意奖、 1997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奖和1984年菲律宾大学训练艺术教师奖。

Suntur.jpg

桑图尔 

 

1989年生于泰国曼谷 现生活工作于泰国曼谷

Yozanun Wutigonsombutkul,艺名桑图尔,2011年毕业于泰 国Silpakorn大学艺术学院。桑图尔在广告公司的创意部门开启职 业生涯,期间他也创作了许多艺术品和插画作品。为追逐理想, 桑图尔决定成为一名全职艺术家。Suntur的风格简约而有共鸣, 每个人物都被置于广角视野下的景色中,呈现出复杂的情感,画 面成为视觉化的想象空间。桑图尔的作品总是留有一些空白,让 观者在脑海中自由填充。

桑图尔的个展包括:《慢慢来》,曼谷河城时尚画廊,泰国曼谷, 2023;《某处某人的一封小信》,JWD艺术空间,泰国曼谷, 2020;《零分贝》,Yelo House,泰国曼谷,2018;《与桑 图尔的野餐》,香港时代广场,2014。他参加的群展包括:《交 互相存》,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泰国曼谷,2024;《美的回响》, Iconsiam空间,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泰国曼谷,2021;《亚洲 插画展》,宝龙美术馆,上海浦东,2019。

策展人
Kawintra Mai Wongsawasdi.jpg

迈·汪萨瓦斯蒂

生于1995年, 迈·(卡温特拉)汪萨瓦斯蒂是一位来自泰国 曼谷的独立艺术策展人和顾问。她在伦敦艺术大学学习电 影和电视专业。汪萨瓦斯蒂对叙事和人类表达充满热情,策 展实践聚焦于现代社会,致力于为新世代发声;她也为艺术企 业,画廊和艺术家提供咨询服务,在工作中实践捕捉当代文化 精髓的承诺,

同时也为新兴艺术家提供发挥平台。

迈·汪萨瓦斯蒂已被《Koktails Magazine》列入“100 未来榜单”和《Prestige Magazine》的“300位高飞者 ”名单。

Inqui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