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宣布蔡磊个展《筑空》,将于 2025 年 7 月 5 日在中环空间开幕。蔡磊在创造一种富有迷惑性的感知体验, 他自己描述这是一种来自“雕塑知觉和绘画知觉的摩擦”而成的经验。
凝视他的绘画作品时,就可以进入并享受这份迷惑的感知——空间的灭点在画面上从确定开始缓缓后退、跳跃、最后逃离视线的捕捉。当视线在画面上试图确认自己的位置时,景深、明暗、远近、大小的参数一同参与到了感知的形成,却并没有指向空间的确认,这是一种物质性与幻觉并存的体验。
这是一种隐秘的快感。空间的灭点犹如一只狡黠的猎物,诱导着目光的捕捉。每次视觉在确认空间的深度和宽度时,灭点突然逃逸,不知所踪。留下无法聚焦的目光,在画面上东奔西走,寻找线索,那一刻不知到底谁是猎物,谁是猎人。
蔡磊悄悄地改写了透视法对画面的承诺。这本是一个运行了几百年的目光与心理空间的交换系统,以一种强力的结构许诺画面空间的稳定和确定性。目前这套语言结构成为了蔡磊作品的材料。我们的大脑在蔡磊的画面上,无法兑现透视法的支票,而是重新收获了一张新的视觉债券,从而指向了更复杂融合的感知。
在雕塑创作和绘画创作中切换状态的蔡磊,深知线性视角的力量与局限。透视法对画面的承诺在某种意义上与现代性对社会的承诺一致:在强有力的控制中实现对主体、空间和时间的再创造。由于参考物(灭点)的存在,物品的大小和距离可以与数学结合,形成普世的公式,给出确定性和稳定性的空间。由此万物可测量、可计算、可控制。线性视角下被凝视的对象极易失去主体性而降格为物。观看者的目光也被这个无形的结构所挟持,被透视法的力量震慑。这套视觉的配方因其出色的效用,至今依然通行于当今的绘画创作之中。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蔡磊对作品的探索已经超越了对透视法的推演,他要折叠和拉伸这份感知,以雕塑知觉的形成过程解决绘画框架中的疑问。由此,他竟轻而易举地,对抗了图像。
蔡磊对可以产生意义和联想的色彩与形式都保持着警惕。他非常谨慎地使用任何色彩。在他的创作中,无论是雕塑或是绘画,他的空间具有一种“空间原型”(prototype)的气质。他称之为“毛胚房”,但其实是一切空间的原型。他创作的是介于封闭和敞开之间的空间,是一种奇妙的可能性。他不让色彩打搅这份感知,但是让材料的物性参与塑造这个感知过程。于是诞生了一种新的视觉体验和新的感知可能。
蔡磊以材料的物质性创造了一种幻觉。这种幻觉并不全部来自视觉,而是调动了身体触觉感知、并作用于视觉和空间理解的动态过程,是在不确定中一同涌现的迷惑和惊喜。这或许是一种视觉和触觉被分割之前的感知原型,一种意义产生之前的感知过程,是为“筑空”。“筑空”是这样一种关于感知运动和感知抵达的永恒的角力过程。
对蔡磊作品的体验,必须在移动中完成。他将感知过程做成了作品的一部分。这种身体的运动和在时间中累积的视觉经验,构成了蔡磊作品独特的动态的空间叙事。
水泥是一种有趣的材料,需要养在水中一段时间,才能形成自己的性格。即使成型之后,水泥本身依然在不断变化,随着环境变硬变软,虽然这是目光无法探究的部分,但在真实发生。蔡磊的每件雕塑作品都在漫长的变化之中,如这水泥城市一样,可抵达天荒地老。这是他选择这份材料背后隐藏的时间野心:与此世共呼吸,直到城市再次成为水泥。由此,他的作品既有一种原初的活力,又拥有一种幻灭的废墟感。因为水泥是城市的起点也是尽头,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也是末路。时间由此形成了莫比乌斯之环。蔡磊虽然在具体的作品上拒绝着意义,但他的作品整体却默默构建着一份现代文明启示录。
蔡磊同样有创造新符号的野心。本次展览中的金色《第一把交椅》,以哥特式的造型获得了视觉语言本身承诺的崇高,但他特意用金色来注入无限的符号象征与想象,直至撑破符号本身——那金光灿灿同时摇摇欲坠的权力啊,危险而灿烂。
尽管蔡磊在努力剥离作品中的社会属性,但他始终是关心权力结构的艺术家。任何创作都无法逃离其隐喻的潜能。当意义的诱惑足够迷人时,蔡磊将整个作品交托给意义系统。目前,他享受着符号系统对意义的承诺。或许将来有一天,这套系统也会成为他的语言和材料。
蔡磊的作品让人不断确认真实与虚空,他以真实感知作为幻觉的材料。这种独特的感知过程,形成了埃舍尔意义上的不可能的空间。他让人们以新的方式体验意识,他创造的感知体验既是物理的又是视觉幻觉的。在目光和意识互相追逐的过程中,我们进入了知觉的迷宫。
展出作品
![]() 蔡磊毛坯房20250214 水泥 (H) 60 x 52 x 5cm | ![]() 蔡磊第一把交椅20250 606 青铜、24k金箔 (H) 165 x 22.5 x 19cm | ![]() 蔡磊空间的空间20250607 布面油画 240 x 117cm |
---|---|---|
![]() 蔡磊空间的空间20241230 布面丙烯 159 x 120cm | ![]() 蔡磊空间的空间20230809 布面丙烯 230 x 160cm | ![]() 蔡磊毛坯房20250501 水泥 (H) 55 x 46 x 5cm |
![]() 蔡磊毛坯房20241127 水泥 (H) 54 x 60 x 5cm | ![]() 蔡磊毛坯房20250301 水泥 (H) 60 x 49 x 5cm | ![]() 蔡磊空间的空间20230505 布面丙烯 170 x 104cm |
艺术家
蔡磊
1983年出生于长春,中国
蔡磊于2015年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得硕士学位。现生活和工作在北京。蔡磊的作品探索空间与错觉之间的关系。他的艺术实践显露出对平面性的兴趣,以空间错觉概念描绘二维转变成三维的空间纵深感。不论在绘画及浮雕的创作上,蔡磊擅长利用光影色调强化空间的错觉,并把这种知觉冲突凸显在绘画空间中的平面走廊或角落,使观众体会绘画中物理平面性与真实空间性之间的张力和转换。
蔡磊是八十后青年艺术家,多次获奖,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的美术展览,包括长江当代美术馆(重庆)、泰勒基金会(巴黎)、台北关渡美术馆(台湾)、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杰克逊维尔当代艺术馆(美国)、今日美术馆(北京)、波恩当代美术馆(德国)。
其重要个展包括《空间的空间》,ART养云,上海,中国,2024;《至上的空间》,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首尔,韩国,2022;《间量》,飞地艺术空间,深圳,中国,2021;《登楼去梯》,松美术馆,北京,中国,2021;《单元》,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20;《23平方米》,白石画廊,台湾,中国,2018;《模棱 – 无伴奏》,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中国,2016;《景别》,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16等。部分群展包括《拓展的剧场 - 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千灯湖活水公园,南海,中国,2019;《浮云的根 – 此岸:OCAT南京公共艺术计划》,OCAT南京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南京,中国,2019-2020;《墙面 - 作为现代主义绘画的边界》,威狮国际艺术中心,福州,中国,2019;《素 – 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中国,2017;《之间 – 当代艺术展》,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波恩,德国,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