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个展

禹国元

宇宙的宇宙

新加坡空间

2025.7.26 - 8.30

Press

在 2025 年,禹国元推出了《Universe’s Universe》(《宇宙的宇宙》)——一个绘画的舞台,在这里,一个世界被无数其他世界所叠加。“宇宙的宇宙”这一标题带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艺术家女儿“禹宙(Woojoo)”所启发的一个亲密而感性的世界;另一方面,则是指由她的名字所唤起的无尽想象与情感的多重宇宙。

某天,艺术家的女儿被独⻆兽的概念所吸引,她投来的目光向艺术家提出了新的问题。那一目光揭示了一个尚未完全被语言表达的情感世界,以及尚未被概念框定的感官体验。这份纯粹的渴望促使他重新反思那些在成年人的感知中常被忽视的本质价值。正是通过这道目光,艺术家重新开启了一场关于人类如何感知与体验世界的绘画式探寻。

由此,《宇宙的宇宙》成为一个多层次、富于情感的宇宙隐喻——在这个宇宙中,我们感知、想象与记忆的方式相互交织、共鸣。展览扩展为一个由感官碎片与情感层层构成的绘画宇宙,在相互映照与碰撞中,这些碎片持续生成,却从不通向一个统一的叙事终点。

展览围绕三条主线展开。第一条主线以六幅绘画作品为核心,是对十五世纪末法国挂毯《The Lady and the Unicorn》(《贵妇与独⻆兽》)的当代表达。这组作品细腻地探索了感官的象征意义与内在自我的情感共鸣。

第二条主线展示了一组独⻆兽绘画,借鉴了同一时期的挂毯系列《The Hunt of the Unicorn》(《狩猎独⻆兽》)。其中六幅作品,尤其是《The Unicorn Rests in a Garden》(《独⻆兽在花园中休憩》),成为灵感来源,作品探讨了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边界。

第三条主线包括艺术家持续创作的“⻨田”系列中的四幅绘画。每幅作品以独特的绘画语言重新诠释一部文学经典:《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Don Quixote》(《堂吉诃德》)、《The Catcher in the Rye》(《⻨田里的守望者》)与《Pinocchio》(《木偶奇遇记》)。这些文学人物漂浮于情感与感官之间,在现实秩序中游移,同时建构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世界。

这三条主线——涵盖古典文学、神话象征与童年的感官视⻆——跨越了不同的时代、体裁、符号与叙事, 最终在对感官、本质与讲述方式的共通探问中深刻交汇,汇聚成一个有机统一的宇宙——《宇宙的宇宙》。

《贵妇与独⻆兽》系列以六幅挂毯为灵感来源,这些挂毯是欧洲中世纪艺术的杰作,而禹国元则以独特的当代表达方式唤起它们的精神。原作分别象征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与“我的唯一欲望”(象征意志或自我)。在这个系列中,艺术家还将另一组独⻆兽系列《狩猎独⻆兽》并置其中,包括《独⻆兽在花园中休憩》,从而创造出一种层叠的象征与感官之间的流动转换。

在这些系列中,独⻆兽不再是神话中那绝对纯洁的存在。它成为一个被追逐的生物,同时也是渴望的对象,是纯洁的象征。在中世纪的想象中,独⻆兽代表重生与贞洁;而在现代文学中,它转化为人类对失落理想与终极真理的隐喻。禹国元则揭开了这些崇高与敬畏的外壳。在他的作品中,独⻆兽时常显得犹豫、略带笨拙,甚至有些亲切。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秘象征,而是拥有情感亲近感与温柔幽默的存在。这不仅仅是对象征的解构,而是某种更深的转化。

这一转化源自艺术家女儿“禹宙”的目光。当孩子沉迷于独⻆兽时,艺术家并未将其视为一时的偏好或潮流,而是识别出其中一种纯粹的渴望——一种不被成年视⻆所获取的未经过滤的愿望,也是一种重新进入被遗忘的感官与价值的入口。透过她的目光,艺术家重新发现了世界。独⻆兽,这个曾经遥远的象征,被孩子的好奇重新召唤而来——成为通往真诚与感受本质的媒介。在《Touch》(《触觉》)中,一位金发女孩温柔地伸手触碰独⻆兽的面庞;在《Smell》(《嗅觉》)中,一只狗与女孩静静共处,在野花之间嗅闻。在这些画面中,感官超越了感知与刺激的范畴——它成为一种情感的语言,一种连结的方式。在这里,感官转化为爱、为疑问,乃至在失败中所揭示的真理之路。

展览的另一主线根植于文学想象。艺术家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与叙事结构翻译成绘画语言,通过视觉感知唤起情感深度,而非单靠阅读行为。这些作品以眼睛取代纸⻚,提供了全新的情感密度。《⻨田里的守望者》系列引用的文学资源包括《老人与海》、《木偶奇遇记》、《堂吉诃德》与《⻨田里的守望者》。在这些绘画中,每一位主人公都仿佛与现实脱节——迷失或游移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缝隙。

在这四部文学作品中,艺术家识别出一些共通主题:自我意识的缺乏、对真理的盲目追寻,以及一种与世界疏离的身份焦虑。禹国元将这些主题转化为绘画语言,避开了对文学原作的直接再现。他不是在描绘场景,而是围绕人物的心理解构——或情感重组——建构绘画结构。他的绘画并不意图再现原作世界, 而是提炼并重构其中蕴藏的情感结构。

金发女孩与雪纳瑞犬的反复出现构成了禹国元视觉语言中的独特象征装置。这两个⻆色引导观者的视线超越叙事边界,在与文学原作对话的同时,又不被其束缚。作为“感官叙述者”,女孩与狗穿梭于叙事结构的前后,她们塑造了每幅作品的氛围与情感基调,引导观众穿越不断变化的感知与情绪层次。

在本次展览新公开的作品中,大尺幅绘画《Wuthering Heights》(《呼啸山庄》)尤为引人注目,成为情绪张力的高潮。这幅作品宽达 3 米,高 168 厘米,将自然的狂暴力量与人物的内在冲突交织在一起,创造出强烈而动感的张力。这不仅是⻛景,更是情感的⻛景,展现出一种将感官、叙事与情绪紧密编织为多维整体的绘画密度。

《呼啸山庄》并不直接描绘艾米莉·勃朗特的同名小说,而是将其中主导的情绪——爱、痛苦、疯狂与执念——转化为绘画形式。人物或缺席,或只是微弱显现;然而,那些流动在画布上的情绪洪流,却真实而复杂地呈现了人类存在的深度,清晰展现了禹国元“情绪绘画”的核心路径。

文学人物在这里并非单一的原型,而是情绪结构的集合体。如同独⻆兽系列中出现的⻆色一样,他们体现着在人类脆弱与情感过载之中追寻真理的姿态。独⻆兽作为一种解构神话与追问存在条件的工具,而文学人物则成为情感修复的引导者,或对不可追回之感受的哀悼者。尽管绘画语言有所差异,这两条线索通过对“活着的感官”本质的共同探问而深度连结。

《宇宙的宇宙》拒绝单一的解释与线性叙事的终结。展览如一个宇宙的平行结构展开——层叠的感官、多重的叙事、交错的情绪共存其中。它不具有一个已定神话的秩序逻辑,也没有绝对故事的终结性。艺术家正是在这些空隙与断裂中发现新的绘画可能,通过宇宙之眼——一个由纯粹感官打开的想象边界——织就多重的世界。

这种从“禹宙”的目光出发的绘画式探问,并不局限于个人的直觉,而是扩展为一场对感官与存在条件的普遍探索。艺术家有意避开“Universe”一词中所暗示的秩序与收束,而将其小写为“universe”,以此引导人们关注那些微小的情感裂缝与非理性却真挚的感受之流。

《宇宙的宇宙》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一场关于我们每个人所栖居的小宇宙的展览。它拒绝归于单一的答案,而是不断向外扩展,形成一个分支繁茂、未竟的提问结构。

那么——当独⻆兽站在你面前,它又拥有怎样的面孔?
而当你凝视它时,你的宇宙,又会呈现怎样的形状?

Works

展出作品

独角兽渡溪 布面油画 227.3 x 181.8 cm 2025

独角兽自卫 布面油画 181.8 x 227.3 cm 2025

独角兽净水 布面油画 181.8 x 227.3 cm 2025

猎人入林 布面油画 227.3 x 181.8 cm 2025

独角兽向少女臣服 布面油画 162.2 x 130.3 cm 2025

独角兽在花园中安歇(被囚禁的独角兽) 布面油画 181.8 x 227.3 cm 2025

瀑布(小野) 布面油画 227.3 x 181.8 cm 2025

瀑布(阿弥陀) 布面油画 227.3 x 181.8 cm 2025

瀑布(良辩) 布面油画 227.3 x 181.8 cm 2025

瀑布(雾降) 布面油画 227.3 x 181.8 cm 2025

少女与独角兽:触 布面油画 181.8 x 181.8 cm 2025

少女与独角兽:听 布面油画 181.8 x 181.8 cm 2025

少女与独角兽:视 布面油画 181.8 x 227.3 cm 2025

少女与独角兽:嗅 布面油画 181.8 x 181.8 cm 2025

少女与独角兽:味 布面油画 181.8 x 227.3 cm 2025

少女与独角兽:唯我心之所欲 布面油画 193.9 x 259.1 cm 2025

老人与海 布面油画 130.3 x 193.9 cm 2025

木偶奇遇记 布面油画 130.3 x 193.9 2025

堂吉诃德 布面油画 130.3 x 193.9 cm 2025

麦田里的守望者 布面油画 130.3 x 193.9 cm 2025

呼啸山庄 布面油画 130.3 x 193.9 cm 2025

夜莺与玫瑰 布面油画 168 x 300 cm 2025

夜莺与橙玫瑰 布面油画 162.2 x 130.3 cm 2025

夜莺与紫玫瑰 布面油画 162.2 x 130.3 cm 2025

Artist
​艺术家
WechatIMG977.jpg

禹国元

b. 1976, 首尔, 韩国

禹国元现居住并工作于首尔。他的创作聚焦于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缝隙,主要以油画为主,同时也涉及纸上绘画和装置艺术。

禹国元的早期作品多为粗犷刮痕式的绘画,表达一种迷失自我所带来的原始危险感。他近期的创作则演变为更为稳定的形式,通过厚重堆叠的颜料建立起丰富的质感。他将残酷的童话场景、潦草写下的名言,与他对色彩的天赋相结合,创造出融合波普艺术与具象艺术的独特风格。

主要个展包括:“童话的黑色幽默”,唐人当代艺术中心(意大利 罗马,2025);“她的曾经”,唐人当代艺术中心(中国 北京,2023);“喜悦体验”,科隆汽车(韩国 首尔,2023);“嘉年华”,唐人当代艺术中心(中国 香港,2022);“我是你爸”,Noblesse Collection(韩国 首尔,2021);“艰难人生”,Gallery BK(韩国 首尔,2021);“耶利米是一只牛蛙”,乐天画廊 Avenuel(韩国 首尔,2020)等。主要群展包括:“感官帝国”,唐人当代艺术中心(韩国 首尔,2022);“双人展:河正宇与禹国元”,313 Cheongdam Space(韩国 首尔,2022);“四十世代:魅惑时刻”,Gallery Joeun(韩国 首尔,2021);“勇敢新凝视:视觉、凝视与起点”,ATELIER AKI(韩国 首尔,2020);“40岁时代:你曾着迷”,Gallery Joeun(韩国 首尔,2020);“对话”,ATELIER AKI(韩国 首尔,2020)等。

Inquire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 订阅我们的简讯

Inquire for information  |  查询更多资讯

Career Opportunities |  职位空缺

Follow us  |  关注我们

  • Grey Facebook Icon
  • chn_wechat
  • Grey Instagram Icon
  • Artsy_logo.svg copy
  • Grey YouTube Icon
  • Grey Vimeo Icon
  • Ocula symbol 2
  • LinkedIn
  • XiaohongshuLOGO

Copyright ©1997- 2025 Tang Contemporary Art;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