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个展

吴世 : 共生之野

​曼谷空间

2025.8.30 - 10.12

Press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空间将于8月30日荣幸呈现美籍韩裔艺术家吴世的个展“共生之野”。吴世(Se Oh)出生于韩国,九个月大时被一个美国白人家庭收养并在美国的深南部腹地长大。吴世汲取自然的养分,与自己探寻身份认同的经历相结合,聚拢杂糅为一系列意象丰盈的关于自然与生命韧性的诗意创作。

 

从童年的家庭花园到成年后的私人园圃,吴世在植物的环绕与对话中了解生命与存在的关系。照料花园关乎诸多琐碎,消耗时间与耐心:园中正在孕育着怎样的生命?付出辛劳能得到怎样的回报?如何了解植物的需求以及其生命循环的变化?在花园中,植物不再是跟自己分离无关的个体,它们共同带来一种责任感。“人无法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花园,而只能试着温和地引导并驾驭它。” 植物会自己生长,蜂类和蝴蝶会在植物开花时找到它们,消逝而去的时间由此被衡量。于此同时,人类学会接受这种无法掌控。此外,植物间的相遇总是短暂:两片沾满晨露的花瓣轻轻相触;两条藤蔓在争夺阳光时缠绕共生。这些瞬间永不重演,美丽易逝,成为时空长河里“曾存在,正存在,永不再存在”的印记。在植物的荣枯循环中,吴世对自然之时间性的敏锐浸润“物哀”与“侘寂”的东方美学。正如艺术家选择的陶瓷材料与生命本身的特质一样,脆弱却坚韧,一切都在变化中成为复杂生命网络的一部分。

 

吴世使用与韩国及亚洲传统文化关联紧密的材料以此探寻建立与自身身份的联系,其作品中大量融入对自然形态的抽象回应,并通过瓷土的延展性传递出来。陶瓷将柔软与坚韧、细腻与力量的矛盾统一,器皿口沿微微外翻绽开如花朵或植物生长的曲线,其流动的形态寓意生命的短暂,同时强调 “手工痕迹” 的不可复制性。吴世使用骨白色的美国瓷泥改造韩国传统陶瓷中的经典造型,它们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吴世的“我是谁”。瓷泥作为一种具有记忆特性的物质记录下用其制作器物过程中每个微妙的念头的转变:当一小块瓷泥在手中揉捏旋转塑形,艺术家指尖的涡纹透过纤薄如纸的坯体显现时,材料超越其物理属性,成为承载情感与时间的介质。旋转的瓷泥仿佛永不会枯竭,把控瓷泥的创作本身即是一种极为专注当下的,亲密的,建立某种生命对话的过程:如何不去对抗这种柔软材质而是建立合作,该在什么时候放手停下控制?素瓷温润,经火烧后玻璃化的韧性使其整体的张力稳定,有一种内在的平衡。未经釉料修饰的自然肌理如同人体裸露的皮肤,在沉静中展现出亲切与温度,淡化陶瓷固有的冰冷坚硬的观感。手工拉坯的旋纹、修坯留下的刀痕或细微凹凸都成为吴世独特的视觉语言的一部分。这些表面“不完美”的痕迹不仅展现材料的本真状态,它们提示着坚实背后的脆弱,如一切生命,唤起人类共通的情感触动。

 

吴世的绘画作品与陶瓷材质相对,传统韩纸相较硬质瓷壁更为薄柔,而不透明水彩则是更为纤细短暂的介质。吴世将氤氲的绿意洇开在富于楮树皮纤维的韩纸上,浓郁的色彩野气横生,分明的笔刷带来植物的颤动感,这些动态的纹理有如涟漪荡漾开来,一切都在扩散生长。吴世在纸本小稿中记录下童年时期从作为生物老师的养母带回的显微镜与玻璃载片中观察到的微缩宇宙:无数生命奔涌漂游在一滴池塘水中,律动舒展,绿藻团簇可如星云,生态的基底由此塑造。微观尺度的引力法则与宏观的自然生长相辅相成,再次地提醒观者不同生命间的物理羁绊与情感拉扯。绘画和陶瓷在意图上产生重叠,它们捕捉生命运动并使其永久静止,凝固了那些短暂的并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状态,构成了一种缓慢而深刻的时间感。当记忆与情绪并存,吴世的作品不是现实的再现,而是一种人类与时间、自我和自然关系的回声。

 

对吴世来说,曼谷的人群恰如曼谷的生态,鲜活、纷杂、彼此纠缠,本土与远方的观念在此碰撞交融。一如展览的标题,“Polyculture”(共生之野/多元共生) 。这本是一种复合种植方式——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培育多种不同的作物,以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提升生产效率。Poly是意为“多,许多,复杂”的词根,culture则同时有着 “耕作定居”与“文化”的含义。对吴世来说,多样性才是连接人性本质的密钥——“迥异的元素、思想、信仰相互激荡,才能孕育出动态的体验,激发思考,打破成见。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分裂正威胁着人类文明的“异花授粉”。此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营造滋养多样性的土壤——正如泰国草木自发践行的那般。这场关于“多元共生”的礼赞,不仅是为了见证与联结,更为了追寻一种文化丰盈的存在方式,以及对人类整体更深沉的敬意。”

Works

展出作品

穹宇芳菲际 韩国水粉绘于传统韩纸,装裱于木板 117 x 91 cm 2025

共生之野 韩国水粉绘于传统韩纸,装裱于木板 146 x 291 cm (146 x 97 cm x 3) 2025

荫园小聚 韩国水粉绘于传统韩纸,装裱于木板 65 x 53 cm 2025

电气莲 No.1 韩国水粉绘于传统韩纸,装裱于木板 103 x 73 cm 2025

翠野 韩国水粉绘于传统韩纸,装裱于木板 72.5 x 61 cm 2025

碧空春华 韩国水粉绘于传统韩纸,装裱于木板 84 x 60 cm 2025

三色堇派对 韩国水粉绘于传统韩纸,装裱于木板 61 x 50 cm 2025

鹦鹉花 韩国水粉绘于传统韩纸,装裱于木板 42 x 30 cm 2025

飘浮于蓝莲花之间 韩国水粉绘于传统韩纸,装裱于木板 42 x 30 cm 2025

绽放 高温素瓷 16 (H) x 23 (W) x 20 (D) cm 2025

多胚 高温素瓷 15 (H) x 15.5 (W) x 17 (D) cm 2025

兰花球茎 No.1 高温素瓷 18 (H) x 18 (W) x 18 (D) cm 2025

叠境·花语 高温素瓷 14.5 (H) x 20.5 (W) x 20.5 (D) cm 2025

有丝分裂 高温素瓷 17.5 (H) x 16 (W) x 20 (D) cm 2025

瓷·种子 No.1 高温素瓷 23.5 (H) x 14.5 (W) x 14.5 (D) cm 2025

兰之眼 高温素瓷 13 (H) x 25.5 (W) x 21.5 (D) cm 2025

Artist
​艺术家
SE.OH-2025.SEOUL.KOREA (1).jpg

吴世

b. 1984, 京畿道, 韩国

 

吴世是一位韩裔美国艺术家,现居加州洛杉矶和韩国首尔。吴世九个月大时被收养,在美国南部腹地长大。吴世从孩子们的个人经历中汲取灵感,创作了一系列探讨韧性和在边缘空间中生存主题的作品。

 

"我在婴儿时期被一对南方白人夫妇从韩国京畿道收养。在美国南方长大,本身就面临着一系列障碍,例如种族主义和异化,这导致我感到孤独。我发现自己将这些生存中的负面内化,愤怒和怨恨的问题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出现了。成年后,我渴望与韩国传统文化建立联系,这成为了我生活的重心。我试图通过韩国食物与我的文化建立联系,后来又通过我的陶瓷作品来宣示我对传统文化的所有权。我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用瓷器制作的。我的作品形式灵感来源于韩国传统陶瓷中经典的韩国造型。我作品中的另一个视觉主题深受自然的影响,尤其是植物。自然的韧性一直让我着迷,并将永远是我作品中的一个共同主题。" - 吴世

 

除了瓷器之外,吴世的视觉语言还延伸到绘画和软雕塑,吴世使用源自韩国传统文化的材料,例如韩纸和丝绸。艺术家的笔法模仿韩国水墨大师,抽象出传统,展现出与吴世作为韩裔美国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当代视觉语言。

Inquire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 订阅我们的简讯

Inquire for information  |  查询更多资讯

Career Opportunities |  职位空缺

Follow us  |  关注我们

  • Grey Facebook Icon
  • chn_wechat
  • Grey Instagram Icon
  • Artsy_logo.svg copy
  • Grey YouTube Icon
  • Grey Vimeo Icon
  • Ocula symbol 2
  • LinkedIn
  • XiaohongshuLOGO

Copyright ©1997- 2025 Tang Contemporary Art;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